最后是群众生活大提升,就是抓好“四个建设”.这里所说的“四个建设”就是乡风文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平安村庄”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主要是以“弘扬雷锋精神,倡树文明新风”为主题,大力推进道德模范评选工作,先后选出星级文明户879户、文明信用户586户、好婆媳2190人,2011年胜坨镇张西村村民董希红荣获山东省第三届孝老爱亲模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2010年,全县高标准规划了48处农村社区,目前已完成投资2.1亿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7个,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72.1%,今年又投资7085万元建设了8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年底农村社区覆盖率将达到82%,明年实现全覆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目前,全县拥有农业示范园区21处,其中已建成16处,正在规划建设的5处。2011年,我县正汉、伟浩等18处农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市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2012年全县农业示范园区总投入达到4亿元。平安村庄建设方面,每年都开展“平安村庄”建设评选活动,通过市、县两级评选,每年评选表彰先进村庄20个以上,截至目前,在“平安村庄”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1420万元,安装各类摄像探头801个,成立群防群治队伍240支。
记者:可以看到垦利县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做了大量工作,请问韩书记,您有什么心得?
韩利学:“乡村文明行动”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一定要相信农民的智慧,尊重农民追求文明的意愿,多创造活动舞台,放手让农民施展。像兴隆街道渔洼村的农民艺术团,自发组成,现如今闻名乡里,经常参加县里的文艺演出,在全县农村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种结成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草根剧团,红火十余年,有着超强的艺术生命力。当然放手不等于撒手,我们深知很多传统文化,是由农村承载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来保护好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直关注、关心的。举个例子,我县胜坨镇佛头寺村的黑陶加工有着600年历史,九十年代就濒于失传。2007年,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佛头黑陶被列为东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陶走俏起来,也得到了传承与保护。所以,一放一收,张弛有道,放的是权,收的是责。这就是我们在“乡村文明行动”本土化过程中得到的深刻体会,对我们今后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下一步咱们垦利县将从哪几个方面继续推进“乡村文明行动”?
韩利学:惠民举措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威信和群众利益。下一步我们将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立足点,步步为营,全面推进。特别是突出抓好村容整治、“四德工程”建设、“平安村庄”创建、文化惠农推进和新农校建设这五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成效,加快黄蓝经济示范区、和美幸福新垦利建设,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