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校区政教处的一位翟主任告诉记者,合校之后,学风比原来改进很多,班里的纪律也好了很多。
市中区教体局局长杨建国—— 合并是教育均衡的有效手段
“整合教育资源,对于促进教育均衡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市中区教体局局长杨建国告诉记者。
杨建国说,从两校合并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状态比较好。这是一个实质性的融合,十五中的管理方式,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向东校区渗透,两校区逐步融合,而两个学校的老师不再是两个学校的老师。“对于老师的调配,这一轮在东校,那一轮在西校,两个校区相互交流,两校合并,不是一个杠杆,通过谁拉动谁,而是融为一体。”
“通过教风学风的渗透,东校区的教风学风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这一点,老百姓是认可的。”杨建国说,十五中学校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两校区深层次的融合,相互影响。“十五中教风很优秀,这是多年形成的,通常都是校长来赶老师回家,这是文化底蕴,管不出来,这对东校区将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杨建国表示,明年,随着运河实验中学的搬迁和一所新中学的建设,市中区的初中教育资源均衡将基本完成,合并后的十五中总校也将会把精力放在不断加快两校区的融合上,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十五中校长李敬东——合并重点是教风学风的融合
“两校合并,最重要的是融合。”李敬东告诉记者,两个校区从建校到现在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合并之后,让东校区如何实现一个质的提升,这是现在的重点。
李敬东告诉记者,在合并之初,学校注重的是学校管理的融合,学校文化的融合,教师队伍的融合,教风和学风的融合。通过十五中多年的积淀去引领、去带动东校区。“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培养出文明的学生,文明的人,这一目标是统一的”。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教师规划不可忽视。”李敬东说,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不变的是老师。究竟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就要看老师的管理能力、教学风格和思想。要通过发展规划去引领,并与老师的自主规划相结合,从而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成长得以落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李敬东说,合校之后,学校每周都要搞分年级、分学科的教研活动,两个校区的教师一起备课,相互进行深度评课。通过这种教师队伍的融合,教风得以有效的提升。
“在合并后的首次月考,由于生源的差异,两校区某学科平均分相差二三十分。”李敬东告诉记者,按照十五中一个标准进行管理,但是也有区别对待的地方,例如评价机制暂时就不适合用一套标准,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要给东校区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不然师生都不愿意努力了。
“对于刚刚转变身份的东校区学生,要给他们足够的鼓励和信心,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是十五中的一员,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李敬东说,开学第一天,他也到班里去和学生聊天,他不谈学习,而是和同学们谈人生目标,谈打算,谈兴趣,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鼓足干劲投入学习。
李敬东说,现在,东西校区的教师也相互进行了重新配置,一部分西校区优秀教师充实到东校区,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两个校区的老师进行交流,这将成为一种常态”。
李敬东坦言,由于东部的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今年东校区的招生情况比较火爆,初一学生就招了500多人,比其他年级加起来的人数还要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两个校区的教风学风达到一致,将是十五中长期的工作重心。
曲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唐爱民——合并要扬长避短将优势集中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唐爱民认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把学校的教学优势集中起来,有利于学校的成长发展,满足接受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体现出教育的公平。“但是,关键是看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