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上次和父母合影还是给我儿子喝满月酒的时候,现在我儿子都上小学了。”市民张先生这样说。受访的50名市民中,有多达40位都表示“近五年都没有和父母合过影了”。超过八成的受访老人称子女从没主动带着他们做过体检,接近半数受访老人表示子女打电话的次数较少。
子女:忘了何时与父母合过影
请问“最近五年,您与父母合过影吗?”22日下午,记者在威海街头向广大市民询问这个问题时,多数受访市民首先停下来,然后使劲地想了想,最后有些惭愧地说“还真没有”。家住菊花顶小区的王女士介绍,她的老家在枣庄,丈夫老家在德州,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趟老家,并且还要到双方的老家轮流过年。每次回家过年时间也都很短,再减去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在老家里就没几天了。
家住寨子生活区的戚先生夫妻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威海人,父母也都在威海,但近五年来他们也没有和父母合过影。对此,戚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去年老婆生了个儿子,一直由父母在家里照顾。每天晚上回到家,我和老婆就拿出相机,给儿子照相,却一直都没有和父母合过影。”
受访的50名市民当中,有多达40位都表示“近五年都没有和父母合过影了”,并且多数人都忘记了上次和父母合影是什么时候了。即使这五年来和父母合过影的市民,也多是利用寿宴、生日聚会、旅游等场合与父母合影的。
老人:常回家看看比啥都好
22日下午,记者在威海街头随机采访了50位老人。关于“子女是否常带老人去医院体检?”、“子女多长时间打一次电话陪老人谈心?”等问题,多数老人的回答让人心酸。超过八成的受访老人称子女不曾主动带他们做体检。近一半的受访老人表示,子女打电话谈心的间隔时间超过一周。
70岁老人王先生说,自己和孙子同住,子女倒是经过打电话过来,但是谈论的话题多是围绕孙子。家住塔山社区的殷树山老人已经80多岁,对于什么是孝顺,他的理解是:“孩子们平时给物质上的东西,固然开心,但精神上的理解与关心更为重要。自己和社区许多其他老人都觉得,孩子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比什么都好。”
受访的多数老人都表示,绝大多数子女还都是比较孝顺的,但孝顺更多地体现在了物质方面。比如过年过节的时候,子女经常会送一些肉、蛋或保健品,或者干脆送钱,让老人自己购买所需物品。
社会专家: 爱老要物质精神并重
“现实社会当中,相机以及带有摄影功能的手机都已经相当普及,拍张照片甚至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但为什么会有高达八成的受访市民五年都没有和父母合过影,这个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深思。”22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怡这样表示。周怡介绍说,二三十年前,那个时候照相技术和设备都不是很普及,成本也比较高,家庭合影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各个家庭成员都要准备好干净衣服,很隆重。而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流程,对整个家庭特别是对老人来说,是很温馨的。家庭合影也是家庭和睦、关系融洽的表现形式之一。
周怡分析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拍照对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从而也就显得随意了;再加上现在很多家庭成员都分散各地,家庭成员之间相聚的时间并不多,这些都是与父母合影较少的原因。然而,尽管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五年没有与父母合影,这其中还是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的。特别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市民孝敬父母多是用金钱、用物质来衡量,往往忽视了老人的精神需求,这些都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因此,关怀老人要物质、精神并重,特别是现实社会物质条件得到较大满足的情况下,精神慰藉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