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艺 通讯员 王强 刘传祥)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人民群众生活在社区、矛盾纠纷起源于社区、网络社会根植于社区,公安机关人口管理、车辆管理、安全管理、虚拟社会管理等工作的源头也在社区。为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工作,近日,我市公安机关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进社区活动启动,拉开警务改革的帷幕。
按照 “社区六进”的要求,围绕重点解决民生难题,2012年我市公安机关在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城区社区、1个农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经验,建立模式;2013年,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等警务逐步进入社区。
消防进社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消防配套设施,逐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消防素质,加强社区志愿消防队伍管理,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将消防安全网络覆盖到楼栋、单元。
车管进社区——健全交通民警、社区民警、社区责任人、物业管理人员、交通安全志愿者等为主体的管理、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交通微循环,缓解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减少盗车、划车案件;拓展交管服务功能,全面提供便民服务。
危管进社区——深入查缴隐藏在社区内的危化品和产销运售单位、摊点;对居民楼道、网吧等落实危化品检查责任;加强居民小区烟花爆竹等危化品监管,确保节庆活动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安全。
外管进社区——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社区民警对境外人员实行每人必访,采取公告、上门约见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实行证件到期提醒,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便民利民服务。
网管进社区——健全社区民生服务平台,坚持以“网上警务室”和虚拟社区工作室为依托,及时听取群众诉求,受理群众求助,将虚拟社区管理工作拓展延伸至社区。
物管进社区——依托街道和小区业主委员会,重点针对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管理缺位难题,探索推进物业力量保安化、保安力量物业化的“物业保安”管理模式,促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社区防范水平;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依法管理保安服务业及从业人员,推进物业管理保安正规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