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癌症晚期患者回报社会 自愿捐献眼角膜
齐鲁网11月13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对于生命,对于生命的开始和终结,也许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日本着名作家村上春树曾这样诠释过生和死,他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们都可以坦然面对生命的开始,但是当我们要直面它的终结,该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也许潍坊奎文区东关街道的王艳莉给了我们另一种注解。
在潍坊奎文区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一处不起眼的民房内,一个特殊的签字仪式正在这里悄然的进行着。坐在屋内一角,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的女子叫王艳莉,根据她的申请,她将要在这样的一份登记表上签字,按照她的决定,她将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社会。
王艳莉成了潍坊市第111个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作为一名癌症晚期患者,王艳莉的决定并非出于偶然,36岁的她出生在东北,1994年才回到山东老家, 2008年被诊断出乳腺癌。
王艳莉的父母说:“治疗差不多花了10万,借了很多亲戚的。” 但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候,一股力量却让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社会各界的帮扶救助,让王艳莉再次有了信心,素不相识的好心人让他们一家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王艳莉说:“就想多活一天,多看自己的女儿长大。另外治好了回报社会。”
在最近的一次诊断中,大夫确诊了王艳莉的病情,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至淋巴,已经没有太久时间了。不过对于这个结果,王艳莉却十分的冷静,相反,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萌芽。王艳莉说:“我不能为社会做什么了,就想这样再做点贡献。” 王艳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年迈的老人在迟疑了一阵之后,同意并支持了女儿的想法。王艳莉的父母说:“那么多好心人帮助过她,她这么做也好。”
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主任刘奎霞说:“将来我们也会继续帮助这个家庭,也希望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
其实,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但正与生的意义相同,我们也有着不同的选择。王艳莉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她却在直面死亡之前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却可以让她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让我们向王艳丽致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