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以往不太愿意走折扣路线的国际品牌也一改常态,在今年纷纷向折扣店招起了手。一位上海代理商就私下透露自己今年拿到了好几个国际一线大牌的折扣代理权,将会进入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几个奥特莱斯(outlets,折扣业态)。
“经济压力太大,大品牌受冲击很重,不少正品都提前打折或放低折扣,这也是他们愿意松口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奥特莱斯是英文OUTLET’S一词的直译,即专门销售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购物中心,其定位本来就是“名品+折扣”,原意是“出路或排出口”,在零售业中,它是各品牌清库存的重要“出路”。
2009年11月26日,银座奥特莱斯七里山店正式营业。在济南首次引入了奥特莱斯业态,该店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试营业期间日营业额均突破了百万元大关。3年时间不到,济南目前已有奥特莱斯沃尔玛店、犀牛城奥特莱斯服饰店、Triumph Outle、优品奥特莱斯、百汇奥特莱斯等数家店出现,分别占据泉城路、天地坛街、泺源大街、英雄山路等繁华商业街,形成颇具规模的业态。
记者走访济南各家奥特莱斯店,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如ECCO、Gabor、卡尔丹顿、阿迪达斯、新百伦、Kappa、ESPRIT等均在这里设有折扣专柜,折扣则从1折-6折不等,千元靴子卖一百多的优惠价格吸引到不少消费者。
“尾货”天堂还是便宜无好货?
但在很多品牌商眼里,大多数奥特莱斯都有些名不符实,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供货商说:“现在全国差不多所有的省会城市都有打着奥特莱斯旗号的终端店,但能达到奥特莱斯规模的,只有北京的燕莎奥特莱斯与上海青浦奥特莱斯这一南一北两个项目,其他的都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奥特莱斯店。”
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2002年奥特莱斯才最终现身中国大陆。据估计,目前,在中国虽然有大约400家规模不均、名叫“奥特莱斯”的购物中心,不过,北京、天津、杭州等地曾有多家奥特莱斯因为难以为继而关门倒闭。“早在2004年青岛就开了省内首个奥特莱斯,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很快就关门倒闭了。”据熟悉零售业的业内人士透露,“品牌缺陷才是奥特莱斯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根源。”
“参与商场的定期打折活动并不能满足商家清理库存的需求,奥特莱斯专门帮助正价店清尾,不受时间的限制,常年处于打折的状态,”某服装品牌经理说,“当销售滞缓,库存无法变成现钱,就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发展Outlet's作为补充销售,放在打折店里总比放在仓库里划算。”
而其中,有一些商品是专门为打折店生产的。“某些品牌会专门为奥特莱斯生产一批特别款,主要是根据过往的畅销款式进行再生产,甚至会对面料和色彩进行重新搭配组合,定制Outlet's款。”某品牌奥特莱斯主管告诉记者。这里主要指的是奢侈品牌的商家。
即使在打折店里,也一样便宜无好货,也成为奥特莱斯的一大致命缺陷。通常在奥特莱斯销售的产品,是按照过季的程度来打折。“比如2012年在奥特莱斯购买2011年的秋冬款可能是按照正价的七折销售,而2010年的秋冬款就是半价销售。以此类推。”某品牌经理这样解释奥特莱斯的打折原则。
当然折扣也和商品的销售量与库存量有关。一般那些在正价店销售得不好而库存量又很高的商品就会比同时期的产品卖得更便宜一些。“不过某些特别大的牌子可能由于自身品牌的高端定位,并不会出现很低的折扣,那么这样的品牌可能就有自己特殊的打折原则,比如说规定它们的货品在奥特莱斯的折扣不能低于七折。”某品牌奥特莱斯负责人说。你是否看到过低于一折的产品?那可能是三四年前卖不掉的库存也不一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