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济南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主任张炳文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杜绝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品的使用。“不用农药,虽然少量的虫害可以人工捉虫,但植物本身的病害无法防治,反而危害人体健康。”如他所言,规范使用农药、化肥是不会对食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认为,“更多食品安全的漏洞其实存在于加工环节上。比如不卫生的刀具、案板等可能造成微生物的污染,有些食物加热不彻底会造成中毒,而有些油炸食品过度热加工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况且,学校的食品安全有着自己的特性。“比如学生盛放食品的容器卫生、校外摊点、无证经营的小零食等问题。”张炳文说,尤其许多学生认为学校饭菜不合口味,不如在校外吃得自在。“这些给学校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更大。”
山东省委讲师团讲师亓胜林认为,学校自办农场和一度流行的“居民自建都市菜园”一样,颇有“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的意思。“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好的,毕竟社会不可能退回到自给自足的状态。”
在张炳文看来,分散的种植、养殖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原料源头管理最大的难点之一。就目前而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分头管理,多头执法”,互相之间又缺乏协调,使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有专家建议,通过规模化种植养殖、建立可追溯的生产监管机制等手段,对于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有一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法制的环境下,把消费者的认知、生产者对质量的控制、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有机结合,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亓胜林说。
延伸阅读:青岛书记自编短信破解卖菜难 立体销售网帮农助农爱心白菜引来20万斤大单 市民看报纸学做白菜莱芜半数鲜菜价格涨幅两成 仅胡萝卜略降价济宁:“70斤白菜十块钱” 菜贱伤农再上演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