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进入高发期,图为在济宁一家医院,一煤气中毒患者临时住在走廊里。通讯员 李海军 摄
“快来救人,有人煤气中毒了。”29日凌晨两点多,嘉祥县卧龙山镇马庄村一户村民一家五口煤气中毒,最大的59岁,最小的只有5岁。当天下午记者了解到,经抢救,一家五口已经全部脱离生命危险。
天冷了点蜂窝煤炉取暖,这在嘉祥县卧龙山镇马庄村村民曹大爷看来,再普通不过了。没想到,老两口还有三个孙子孙女险些因煤气中毒醒不过来。
29日下午,记者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病房和儿童重症监护室,见到了煤气中毒的曹大爷一家五口,看着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孙子孙女,心有余悸的曹大爷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凌晨2点多,我感觉一阵头晕脑涨、恶心,就猛地醒了。想到家里点了蜂窝煤炉子没有烟囱,意识到可能是煤气中毒,就昏昏沉沉地起来开窗户通风。我喊老伴和三个孩子时,都不答应,已经没有意识了,我当时就慌了,扶着墙到院子里赶紧喊人帮忙,打120求救。”
据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介绍,这一家五口凌晨3点多被送到医院,当时老两口已经清醒,三个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了2个多小时,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0%。庆幸的是,做完高压氧后,这家人全都脱离了生命危险,现在也能下床了。记者了解到,3个小孩中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才9岁多。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海军说,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浓度超过0.01%就会造成中毒。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昏迷,一旦超过2-3个小时就可能对脑部造成损伤,超过24小时,导致一种煤气中毒特有的并发症——“迟发性脑病”的几率就高达90%,患者会出现不认人、大小便不能自理等症状,通常在中毒后的2-60天内都有可能发生。由于不清楚患者被发现之前具体昏迷了多久,因此还要做进一步检查。(李倩)
天冷出门少,屋里点着炉子封闭很严 农村独居老人成中毒高发人群
煤炉取暖,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惨剧。记者从烟台、聊城、德州等市的急救部门了解到,煤气中毒的患者大部分住在农村,少数住在城区的城中村和城乡接合处,其中农村产妇、独居老人因天冷出门少等原因成为煤气中毒高发人群。
28日,家住烟台莱山区蒲昌社区的69岁的董女士和老伴在睡梦中煤气中毒,所幸及时得到了救治。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烟台因煤气中毒报警的有84例。这些煤气中毒事故大多都是发生在烟台周边的农村和郊区,多是村民在门窗紧闭的屋里面生炉子,未注意通风引起。
据德州市120急救中心介绍,11月份,已接到煤气中毒报警42起,九成患者集中在农村。聊城市120急救中心两个月接警的82起煤气中毒事件中,患者大部分住在农村,少数住在城区的城中村和城乡接合处,其中农村产妇、独居老人等因天冷出门少等原因成为煤气中毒高发人群。济宁中毒的一家五口就是两位老人和三个孩子。
在我省多数农村,煤炉是最主要的取暖方式,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增加,许多老人带着孩子在家或者独自生活,为了让屋里能暖和一点,常常把房屋封闭得很严。不少家庭还没有装烟囱,装烟囱的也常因管道老化破裂、结合不严等,造成漏气。再加上老人活动较少,在室内时间长,因此也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聊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特别提醒使用煤炉取暖的家庭,冬季取暖时一定要定时清理烟囱,夜晚睡觉前要将煤炉的煤炭烧尽,最好将煤炉移到屋外。另外,一定要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天再冷窗户也要留出一定缝隙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