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春种、夏锄、秋收,时下又到了“猫冬”的季节,胡集镇的农民却做到农闲人不闲,人人忙赚钱。该镇张油坊村是水稻种植区,稻草资源丰富。以前该村村民图省事,直接卖稻草,一亩地也就是卖上百儿八十块。今年,村里紧紧抓住全民创业政策机会,引导村民重操加工草苫旧业,组织家家户户编织草苫。据该村支部书记张福胜介绍,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一个人一天就可以编织三、四十多条,一条草毡的价格是1.8块钱,一天下来就赚六、七十块钱,现在织成草苫一亩地能收入五、六百元,而草苫的销路更是不用愁,坐在家里就有鱼台等周边金乡县区的客户来收购。一个冬天下来家里增收就是三、四千块钱。
“变闲为忙”、“变废为宝”、“稻草变钱”,该村的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平常被当作燃料或垃圾扔掉的稻草绳编成了一条条“金丝毯”。不仅走上了致富路,同时也净化了村庄环境,节约了能源。
图为该村村民赶做草苫时的情形。(刘怀谦 尚卓莹)
程桂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