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当天受到各大媒体的“蹲守”和“围追堵截”
10月11日,山东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民关注。12月10日,莫言将赴瑞典参加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及有关活动,他的获奖演说将讲什么?他在领回750万人民币奖金后会做什么?带着辉煌荣耀归来之后,他是像海明威那样长久地发挥影响力,还是像大多数获奖者那样逐渐被人淡忘?这一个个的待解的问题都将热度不断的莫言再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莫言是高密东北乡的"皇帝"
从早年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到《檀香刑》、《生死疲劳》,直到最近的长篇小说《蛙》,莫言一以贯之地坚持着他的民间立场。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说他“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成为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齐名的世界文学地标。
高密东北乡地处平度、胶县和高密三县交界处。上个世纪初,这里还蛮荒一片。莫言老家在如今的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平安庄。而今,他的老宅已是土坯墙、老木门、大红的对联、满墙的藤条枝蔓……平安庄是一个只有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村庄虽小,村中央却有一条宽阔的黄沙大道,道路两旁杂乱无章地生长着一到深秋便满树金叶、不知其名的树。
莫言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和现实差距非常大。就像莫言说的:“有很多我的读者看到我的小说以后,真的买了一张火车票,真的去寻找那片高粱地,寻找那片我小说里所描写的地形、地貌,去了以后,真的是大失所望。实际我觉得我不是骗了他们,而是他们把小说当成了真实。我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是文学的概念,是建立在真实的高密东北乡基础之上,它已经大大扩展了。”
莫言的高密,是茂腔、泥塑、剪纸、年画混杂在一起的乡野世界,是密密麻麻的高粱地里的欲望和快意恩仇,是一个王国,他就是这个王国的皇帝。
高密:海洋文明和黄河文明博弈的战场
我们探寻高密的文化价值,寻找滋养莫言的土壤。我们挖掘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同时试图解读一座普通县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高密——这个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74名的县级市,从未像现在这样引发关注。
高密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三贤四宝”久负盛名。所谓“三贤”,指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三位古代贤人;所谓“四宝”,指扑灰年画、茂腔、剪纸、泥塑。“四宝”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非常独特。
高密,东邻胶州,南接诸城,西与安丘隔河(潍河)相望,北与昌邑、平度毗连,位于一望无垠的昌潍大平原与山峦起伏的胶东半岛交接之处,人口89万。县城格局近似张开双翼的凤凰,故高密又称凤城。
高密古称夷安,据《史记·乐毅列传》及《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地理称谓的“高密”就已存在。早在汉文帝16年,作为行政区域的“县”即已设立,至今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从生态环境来看,高密虽系平原地带,但因地势低洼,河道密集,每逢夏季,常常水涝成灾,由是高秆作物受宠,形成了著名的高粱之乡。
莫言的作品,其实就是百年高密的缩影。高密的近代史,实际就是山东、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海洋文明和黄河文明博弈的战场,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斗争与融合的舞台。德国租借青岛后,高密一下子成为青岛的西大门,胶济铁路修建,孙文揭竿而起抗击德国人。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曹克明击毙日军中将中岗弥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