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关键词解读:住房保障体系
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每日新闻》
齐鲁网12月3日讯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每日新闻》栏目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形成住房保障体系。近年来,山东从扩大商品房供应面积到不断完善保障房保障人群和规模,从不同层面满足老百姓基本的住房需求,已经逐渐形成了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轨并行的格局。
住房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2003年,国家明确了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开始推进住房商品化。2011年底,中国的商品房销售额达到了5.9万亿元,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2.7平方米,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山东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说,房地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样是在2003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十年间保障性住房累计基本建成1000万套以上。
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张国亭说,商品房曾经一度占据我国住房供应主体,但近年来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以后,“两条腿走路”的局面逐渐开始形成。
从2002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安康居住工程以来,山东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住房保障体系由最初的廉租房、经适房的"双轮驱动"发展到公租房、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棚改房的"五位一体"。十年间,山东保障房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累计向社会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72.7万套。同时,逐步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条件,扩大住房保障受益人群,为230多万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了住房问题。
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张国亭介绍说,“双轨制”是指商品房资源由市场配置,保障房则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来建设和分配。十八大提出的这种“双轨制”的目标,不仅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未来的完善方向,同时也会对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