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政治学教授张杰(摄影记者 扈枫)
齐鲁网12月14日讯(记者张璐)12月13日下午,由齐鲁网齐鲁时评特别策划的《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第七期特别邀请山东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政治学教授张杰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为广大网友对十八大报告进行解读。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阳光”、“透明”、“公开”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重要文件中出现的关键词,这说明我国的权力运作正向着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张杰教授认为,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能搞密室政治。这意味着政府的运作过程要让民众知道,这样就要制定公开信息的方法和程序。我们看到,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政务信息公开化法》并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规划,有了这么一部法律,哪些事情要公开,就有了依据,有了前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要有一个法律基础,否则公开就没有依据,监督也没有方向。
讲到怎么让人民群众起来监督,张教授引述温家宝同志的话说,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除了创造法律上的条件之外,还要解决一个监督的动力问题。因为相对于政府来讲,人民往往是分散的个体,每个个体的力量都没那么强大。让人民监督政府,既有人民愿不愿的问题,也有敢不敢的问题。作为理性的人,人们在准备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都要考虑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很大的风险,敢于监督的人就很少了。
张杰指出,从学理上来讲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都要考虑三个要素,一个是成本,一个是风险,再一个是收益。如果在成本、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收益大于要付出的成本和要承担的风险时,人们才会实施这种行为。当监督权力的成本和风险过大时,很多人在面对监督的时候就会犹豫。所谓“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意即让人民在监督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人民群众的力量才会发挥出来,否则“让人民监督政府”就很难实现。
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必须进行监督机制的设计,而监督机制的要害问题就是监督动力的问题。让人民群众乐于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才能保证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七期嘉宾简历
张杰,男,山东莱芜人。中央党校政治学博士。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政治学教授。
近年来,在省委党校主体班次承担的专题有:政治权力论、政治监督论、政治决策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若干问题、政治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若干问题。共获得山东省委党校优秀教学奖3次。近年来,科研成果主要有:1、申报2007年度国家课题一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政治权力配置方式研究。2、参加完成国家课题一项:党的历史方位的改变与理论思维的更新(2006年7月)。3、主持完成省重点课题一项:"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2005年)。
延伸阅读:张杰:城管执法要为百姓创造生存机会王秋波:协商民主制度有助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王秋波: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命之本省委党校专家:消除人民监督权力的后顾之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