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机床二厂路济微中学西侧的辅道上,行人与商贩共用一条不到10米的路。 记者刘敏 摄□本报记者 张丹丹
政府收费项目表早已取消“摊位费”。然而时隔数年,这根“野草”依然鲜活,浸渍在市井的烟火中,又熬出了不小的名堂。商贩为何愿意交钱,又是谁违规收费?“摊位费”为何阴魂不散?
现象直击
摊贩堵路 学生难走
19日16:30,济微中学门前人头攒动,人行道挤进两溜小商贩,支着热锅售卖各色小吃,本来就不宽的机床二厂路被占掉一半。
济微中学下设小学部,低年级学生常有人接送。徐先生的孩子就是其中一员。 2012年秋季入学以来,他接送孩子上学,一天要走四趟机床二厂路。
“太挤了,尤其是中午和下午,路边摆满了油锅,家长提心吊胆的。”徐先生说,他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前阵子槐荫区城管来过一次,机床二厂路好走了不少,但没几天摊贩又回来了。
“摊贩说,他们摆摊是交了钱的,不回来就亏了。后来我一瞧,果真有人收钱。这条路太窄了,堵住路怎么走?城管得管啊,咋收起钱了?”徐先生不解。
一伙收钱另一伙撵人都开着“城管”车
原本不会做饭的老王下岗后学会了做鸡蛋灌饼,在离家不远的机床二厂路摆摊挣钱。“这条路不能摆摊,那俺还能去哪呢?”揉着冻红的双手,他有点茫然。
机床二厂路的路边摊有两种。一是卖水果,一是卖小吃。摆摊的大多是住附近的下岗职工。商贩说,在这条街摆摊要交钱,按月交一个月几十块,按天交一天3块钱,收钱的人不定时会来。
据商贩说,收钱的是一伙人,撵人的是另一伙人。负责收钱的有3个人,开着黄色电瓶车,印有“城管”字样,负责撵人的不常来,开着白色的大车,车身也有“城管”字样。
经核实,槐荫区城管局称,并未在该区域收费。南辛庄街道办则未作答复。
商贩心声
交摊位费有的图心安有的很无奈
“有人收钱俺就交,交上钱就踏实了。”菜贩杜海(化名)说。几个月前,他在闵子骞路摆摊卖菜,一个月交100元摊位费,租了一个能停三轮车的地儿。天气冷,生意也冷,卖青菜利润薄,赚来的钱所剩不多。
对于收取摊位费,杜海没意见。“人家敢收起码就保证我们不被撵。城管查占道那么严,万一被扣车扣秤,那俺的损失就大了。一个月100块买个心安吧。”经山大路街道办核实,在闵子骞路收费的人是假城管,真实身份是居委会解聘的临时工,其收费行为是违规的。
摊贩王军(化名)在高新区卖米线。周遭的白领午休常来觅食,小小的米线摊生意很不错。米线摊人气高涨,摊位费也水涨船高,由50元一路涨到500元。“原来俺就是摆野摊子,后来城管说影响市容,划了一条小吃街,定下就卖两个小时——— 中午11点到下午1点。”王军说,他搬进小吃街后不久,据说街道办派来个“杨主任”,负责收取摊位费。
王军说,在一群卖饭的小贩里,“杨主任”挑了一个帮手,免掉他的摊位费,派他代为管理小吃街。接着,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个主任到底是啥人,不清楚。每月交的是什么钱,也搞不清楚。说摊位费吧,城管没找咱要。说卫生费吧,从没见人来打扫。一个月500元,我真不想交。不过我一个人扛不住,不敢不交。”
事件反思
收费不止马路市场不绝
2005年,在济南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表中,“占道经营费”(即“摊位费”)这个词条作废。“摊位费”本该退场,然而时隔7年,全市仍有多处收费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