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如果旅客自主选择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后,一旦在旅途中发生了伤害,如果有铁路部门的责任,将可以享受到两份保险保障。
取消强制险费用没想象中高引来网友纷纷吐槽
“火车票降的价买瓶饮料都不够”
元旦假期及以后的火车票取消了2%的铁路强制险费,价格将全面下调,但所降费用多是块儿八毛的钱。对此,市民和网友纷纷吐槽,火车票降价略显不足,调价幅度太小,“火车票降的价,买瓶饮料都不够”。“新规执行后票价约按票面金额的1%左右下调,票价低于30元的根据取舍规则基本不变,其余降价幅度也仅在0.5元到数元之内!乘客花300元钱买火车票只能省约3元钱,省的钱还不够买瓶饮料……”对于火车票全面降价一事,网友“北极星星”显得颇有微词。
和“北极星星”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火车票降价,降0.5元、1.5元的较多,和我开始想象中相差得实在太多了。”市民李先生介绍,最开始听说火车票要全面降价的消息后,他心里特别高兴,期待也比较高,最初他以为火车票价格怎么也要降十几元左右。尽管了解到火车票降低的只是取消的基本票价2%部分,但李先生仍表示火车票降价幅度让自己有些失望,认为铁路部门应公开火车票价的构成和票价形成机制,让消费者明白火车票价是否合理、是否物有所值。
(记者赵云龙)
专家观点
强制保险费取消专家称意义重大
从明年元旦起,所有火车票将不再包含基本票价2%的保险费用,这意味着,乘坐火车的乘客将不再被强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
现在铁路部门在出售车票时附加“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主要依据是1951年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制定的《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下称“条例”)。与条例同时出台的,还有飞机和轮船的类似强制保险。1987年、1989年,我国相继废除了轮船和飞机的类似保险,由旅客强制保险改为自愿保险。而铁路“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该项强制保险之所以为人诟病已久,主要原因是其违反了保险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诸多法律的基本理念。首先,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以外,保险公司和其他单位不得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而该条例从严格意义上讲既非法律、又非行政法规,只属于部门规章,这与保险法存在明显冲突,该项条款本应视为无效规定。
再者,合同法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也就是说,在我国法律制度的设计中,除非旅客有着故意或重大过失,运输所产生风险成本一般由承运人来承担,为了规避运输风险进行投保当然也是承运人的责任。可是,铁路旅客强制保险却让旅客承担了本该由铁路运输企业承担的保险费,显然是转嫁了责任和成本。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铁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属于服务者提供的服务信息,旅客购票实际上与铁路运输企业形成合同关系和保险关系。作为保险服务的主体,铁路部门应公开释明。但实际上,铁道部一直采用售票的默示行为强制要求旅客投保,数十年来,既未在火车票上注明票价中含有的保险费份额,更未另行提供给旅客购买保险的相关票据凭证。不得不说,这已构成了对旅客知情权的侵害。
因此,此次国务院将作为铁路旅客强制险依据的该项条例进行了废止,不仅是保护旅客合法利益的表现,更是维护法律体系和谐统一,消除下位法与上位法、特别法与普通法冲突矛盾的积极实践,意义重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