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松科技是济宁一家专门从事润滑油生产的企业,今年1-11月份,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利润增长40%,税收增长60%。卡松科技董事长赵之玉总结企业高速发展的经验时说道,“现在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发展,政府要招商,不能光闷着头拼‘硬件’,优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作用下的必然诉求。”
在济宁,像卡松科技一样跨越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而背后折射出的,则是济宁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当看似“千奇百怪”的创新工作办法一一转化为披荆斩棘的“金点子”;当全市各级部门主动走到治理发展环境的前台,争相化身企业发展的“贴身保镖”……软环境已然成为济宁“高位求进、快速发展”的硬实力。
服务提质 审批提速
“过去,公司想找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咨询下政策方面的问题,经常摸不着门。现在好了,领导们不仅亲自带着红头文件送政策上门,审批环节也都日趋合理。”济宁圣华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孙加生说。
今年以来,济宁市纪委监察局从纪委局机关和派驻纪检组选派了10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各自率领一只“精锐部队”分赴108家市属、区属企业,集中开展“一对一”的联系帮扶。工作小组深入生产车间一线,面对面了解情况、化解难题,累计发放发展环境问题调查问卷13600余份,解决企业发展环境问题743个。
从“三减一代办”到“绿色通道”、“联合审批”、涉企收费“一费制”,再到涉企检查收费罚款登记备案和“首违不罚”等等,让企业通过复杂政策的简单、直观表述加深对发展环境认知,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速发展。
在为企业排“忧”解“难”方面,济宁市各县市区也是实招频出。济宁高新区实施了以重商、亲商、安商、富商为主题“环境创优”工程;微山县“不做闲人不喝闲酒不说闲话”主题活动,则把转作风优环境的任务分层次式地从领导干部、中层干部推移到全县党员干部中;金乡县实行“今日工作”制,每日公开县级领导到县直经济主管负责人,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排忧解难 筑巢引凤
软环境是地区发展的生命线。为深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踏踏实实地发展生产,让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愿意来、甘心留。今年5月份,济宁市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走访活动,对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一次大摸底。走访期间,检查组工作人员对一般性问题和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对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对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兖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秋生介绍说,“我们以大走访为牵动,深入开展了‘要素大保障、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专题活动,为30多个重点项目解决了供电、用地等难题,有效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引进靠环境,拴心凭实招。济宁从政策、财政、住房、子女教育,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关怀等细节上入手,靠一条龙的服务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并竭力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靠“归属感”营造使每个人都能踏实的工作。
“现在,任何干扰生产经营的问题,和员工自身问题,都可以直接拨打这个卡片上的号码。”济宁市行政机关办事效率投诉中心主任梁凤俭拿着“服务企业联系卡”介绍,“市优化办还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拓宽了投诉举报渠道,并对投诉举报的案件做到有诉必查、公开曝光。”
为探索建立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长效机制,济宁市优化办还选取了200家企业建立发展环境监测点,向1000多家企业发放了发展环境问题调查问卷和服务联系卡,定期召开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专题座谈会,集中了解和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
治理提档 问责提效
“‘三乱’(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顽症,必须下猛药、出重拳,坚决整治。对面向企业的收费、罚款、检查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规范的严格规范。”济宁市治理涉企“三乱”办公室主任李占强斩钉截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