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牛百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故事片《咱们的"牛百岁"》的主人公,身为村支书的他憨厚、正直,带领村民走出了发展的困境,深受村民的欢迎。26年后,现实版的《咱们的"牛百岁"》正在邹城市城前镇牛庄村上演。邹城市国土资源局驻牛庄村第一书记李庆强,村民亲昵的称为"咱们村的牛百岁"。
接到采访"牛书记"的任务后,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电影版的那位勤劳、执着的村干部"牛百岁"形象,为了让自己更加真实地了解牛庄村的"牛百岁"李庆强,我和市下派办的另外两名女同志,决定先采访几家农户,再到村两委大院。
俺村的大枣网上买
那天虽然天寒地冻,但我们三位女同志每到一家,提起"牛书记"李庆强,家家拿出大枣招待我们,并且强烈要求"牛书记"留任,村民们的热情和对"牛书记"的感情让人感到内心无限温暖,更让我们对李庆强在村里所做的事,想探个究竟。
当我们来到村民武夫东的超市,看到那里被前来围观的群众挤得水泄不通,争相看个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牛庄村多山多岭,土地贫瘠,祖祖辈辈留下的上千亩枣树林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每逢大枣采摘期,村民用手推车装上鲜枣,翻山越岭赶集上店卖大枣。由于销量小、销售期长,采摘期又时常赶上阴雨天,大枣烂掉的要比卖掉的多。零打零敲,划掉成本,还是能满足村民日常开支、零花钱需要。今年年初,李庆强和工作队员黄利同志走访入户,了解到这个情况,决定先从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入手,真正让牛庄村的这片枣树林变成村民的"绿色银行"。
他俩带着从村干部家借来的红枣样品,到枣庄、临沂、徐州等地与大枣购销加工商攀谈摸底,终于找出了牛庄村大枣长期以来未成规模销售的症结所在:现在销售大枣,零散采购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必须由一家具备资质和足够资金的企业牵头,统一配送,在网上就可以谈成大枣收购生意!话是开心的钥匙,更是发展的思路。回来后,李庆强和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商议,筹办牛庄村集管理与销售于一体的大枣专业合作社。他们跑工商、食品安检部门,申请农业产品质量认证,经过数十天的奔波忙碌,终于赶在大枣采摘期,牛庄村大枣专业合作社正式批复运行。从此,作为大枣合作社社长的武夫东,家里的相机、手机、电脑就没闲着过,李庆强帮着社长武夫东拍摄饱满红晕的大枣图片,上传到网站上,一时间,打听订货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挤"进牛庄大枣合作社对外联系的手机上。这不,邹城十八趟工贸有限公司的孟经理在网上看到信息后,发挥就地订货省运输费的优势,与牛庄大枣合作社订购了10余吨大枣。尝到甜头、告别手提肩扛、赶集上店靠苦力卖枣的合作社社员纷纷向乡亲转播这一好消息,这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俺村的医疗服务真是好
"俺这山沟沟里的老百姓医疗服务绝不比您城里人差……",这是牛庄村村民武伯旺见到我们时,坦露出的自豪心声。
城前镇牛庄村地处邹东山区,村民进城看病要赶上百里的路途。特别是近年来,青壮年劳力多外出务工,家中只剩下老弱病残,群众看病难问题,成为记在"牛书记"李庆强工作笔记本上的一个重点事项。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从未与医疗行业打过交道的李庆强带着队员黄利决定到城里几家医院转转,人生面不熟的"牛书记"笑谈自己像个化缘的僧人。当他俩找到几家医院负责人的办公室,直接陈述农村老人健康查体难的问题时,医院领导也被他俩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情所感动,当即拍板带医疗队去村里义诊,并且是定期去义诊。
当邹城市急救中心带着院里的老年人和儿童常见病防治专家,在牛庄村委大院安营扎寨时,村干部高兴的用大喇叭上放开大嗓门通知村民来健康查体。对于常年卧病不能起床的老人,医疗巡诊队走街窜户到家中为其诊断、送药。武大娘年逾90岁高龄,常年卧床不起,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来到她家中热情地为她进行全面细致的查体,激动地老人一个劲的拉着第一书记李庆强的手不放松,老泪纵横,"这是俺活这么大岁数第一次啊,多亏了您这些上级派来的好干部,我一定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