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讯 (记者王红艳 张鲁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济宁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到12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9%,这意味着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济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有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济宁市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乐享晚年。
【现场】记者张鲁娅:虽然这几天天气日渐寒冷,但任城区牛市社区的高龄、困难老人却感到格外的温暖,居家养老服务员的上门服务,为老人们带去了贴心的关怀。
69岁的翟乃云和老伴是一对"空巢"老人,老人偏瘫在家,生活很不方便。自从民政部门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后,现在每个月都有人上门为他做饭、洗衣,提供周到、无偿的服务,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同期】翟乃云:这不,屋里屋外干净,给我打扫卫生,不孬。
居家养老,政府买单,建设"无围墙敬老院"逐渐成为我市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新"时尚"。目前,全市民政部门累计为4012名困难、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了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时间达180万小时。全市养老服务床位总数达到32000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了39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享受白天入托、晚上回家的晚年生活。
一走进胜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就被眼前的热闹场面吸引。十几位老人欢聚一堂,围坐在一起下棋、打麻将、看报纸,房间里不时传出老人们的欢笑声。
【现场】记者:阿姨,您好,打牌呢
社区老人:打牌呢
记者:赢了么?
社区老人:赢了
记者:经常来这吗?
社区老人:经常来,这些老年人在一起心情愉快,觉得呢,在家里一个人很憋得慌,在这里玩得从心里高兴,从心里愉快。
济宁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邹谨介绍说,今年,市县两级投资了1200万元,新建了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老年人白天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晚上回家享受亲情,实现了养老不离家。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我市构建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已在全省推广。
济宁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邹谨: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也很快就要出台,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养老服务床位2.4万张,到十二五末,全市的养老服务床位将达到5.1万张,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32张以上。(来源:济宁电视台《济宁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