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威城楼枕翠微颠,环翠名楼一扁悬。”始建于1931年的环翠楼公园,非同一般的公园,她西负苍山,东眺碧海,南北与佛顶、古陌群峰遥望,兼沧海山川之胜,容水光山色之美,被誉为六百年威海卫“城墙上的仙山楼阁”,虽年代绵远,却历久弥新。
1月6日,新环翠楼正式落成,并免费向威海市民开放。“华丽转身”后的新环翠楼,不仅仅是供公众游憩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历史脉络、彰显时代主题的“幸福之园”。
走,瞧瞧咱们的新环翠楼
——记者为您绘出游园攻略之路线图
作为威海的一座地标性建筑,环翠楼自改造之日起,就像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今日,新环翠楼终于掀起盖头,与市民见面。那么,新环翠楼究竟啥模样?市民如何欣赏才能观其景,进而大饱眼福?在新环翠楼开放前一日,记者抢先走进环翠楼,近距离一睹其芳容,为市民带来全方位的游览攻略。
踏阶行
饱览主楼全景
游览环翠楼公园,第一个景点就是环翠楼广场。占地约1.4万平方米的环翠楼广场,包括中心广场、邓世昌雕像、中轴线、阙台、游客服务中心等景观。
1月5日,记者来到环翠楼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间的邓世昌铜铸雕像。与改造前不同的是,雕像的底座下方增添了一个镜面水池,让整座雕像看起来像在海中驰骋的战舰,提高了观赏性。绕过邓世昌雕像往前走,就到了环翠楼公园的中轴线,308级台阶造就了游客的最佳观赏角度在18°到45°之间,可以完整地欣赏环翠楼全貌。顺着中轴线向上看,正上方就是在薄薄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环翠楼,她仿佛是一位仙女俯视着前来游玩的市民。
低下头,可以看到在中轴线的起点处是三级御路景观,分别雕刻着甲骨文字——天、山、海,在“天”字中融入了祥云、在“山”中融入须弥山、“海”字则用海浪水纹来构成,体现了我市山海相融、海天一色的城市风貌,同时也隐喻着前来游园的游客平步青云、步步登高。
在中轴线的阙台旁,是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走进服务中心,一盆盆梅花开得正艳,节能保温措施让这里犹如春天般温暖。在服务中心的北侧,16张洁白的桌椅和一台自动咖啡机,为游客提供了休息的场所。此外,旅游信息咨询、投诉受理、医疗急救等各项服务,也让游客感受到服务的完善。
走出服务中心,穿过阙台,沿中轴线,拾阶而上,台阶中间的平台都配有石雕,每块石雕都雕刻着代表十二个月的不同花卉。
进主楼
威海全景收眼底
踏着云纹石雕,走完了308级台阶,记者来到环翠楼公园的主要景观环翠楼前。由主楼、山门、南北配楼及连廊构成的环翠楼,像一位穿上新嫁衣的新娘子,美丽典雅地呈现在记者眼前。
走过连廊,与连廊相连接的是三座石雕小桥,两侧的石雕小桥采用云纹雕刻,与环翠楼前广场和中轴线阶梯上的石雕形成呼应;中间一座石雕为双龙戏珠雕刻,龙游祥云寓意游客已经身处祥云福地。
走过小桥,便来到环翠楼负二层的入口通廊。在通廊南墙上,悬挂的漆画再现了明朝、清朝、解放前和1977年时的环翠楼风貌,北墙则通过“一块渔耕地”“一座海防城”“一片欧陆风”“一个特政区”来体现威海卫城历史变迁。在通廊的尽头,是一座按1:48比例缩放的环翠楼木雕全景。
由负二楼走到负一楼的架空城台,城台上的西墙上,是历史上几番重修环翠楼的文字记载。中间是明朝赵鹤龄的《登环翠楼七言排律》,北面是明朝刘珝的《新建环翠楼记》,南面是徐祖善的《重修环翠楼记》。站在城台的木栈桥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到城台下面按照自然地形种植的绿色植被,形成一个和谐的绿色景观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