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村里喇叭喊今天有‘三下乡’活动,俺们一大早就从村里赶过来了!”文登市泽头镇许家埠村村民于丽荣抱着一摞书和宣传单对记者说。昨日上午,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聚集到了泽头镇驻地小广场上,2013年威海市暨文登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次集中服务活动不仅成为相关部门为百姓做好事、解难事的服务平台,也成为他们访民情、知民意的新载体,为后续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助民“富”
“文化大集” 开到家门口
“俺刚从卫生局的服务台领了好多‘小册子’和明白纸,有《高血压治疗的误区》、《小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护理》……”小观镇朱家庄村村民宋协利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收获”,“刚才咨询了专家,又有了这些书,以后咱预防疾病和家庭保健可就有了好帮手。”和卫生局服务台一样受热捧的还有农业局服务台,他们的技能图书、明白纸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从帮助农村百姓物质富足,到帮扶其精神富足,“三下乡”活动都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本。
在农业局服务台前,两把带着蔓的大花生引得众多老百姓“围观”。“这个花生皮薄,粒大,真是不错!”泽头镇城子 村村民林春进挤进人群,兴奋地向现场服务的文登植保站相关负责人周国虎咨询起了种植大花生的秘诀。“咱的花生一亩也就能产个四五百斤,而这种花生一亩最高能产一千斤呢!”找到了“宝贝”,林春进乐得合不拢嘴。
“青松不老雪花暖,白鹤多情春意浓。”泽头镇林村村民林战航小心地端着这样一幅飘着淡淡墨香的对联,乐呵呵挤出被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文联系统展位。“咱闺女就要结婚了,和书法老师请这一副对联想贴在闺女的结婚照两旁,添喜气儿。”林战航说。眼前,来自威海市文联和威海书画院的三位书法家挥毫泼墨为百姓写着对联。“天是有点冷,但能为老百姓服务,看着老百姓的笑脸,咱的心就暖和,多冷都值!”来自威海书画院的董志强对记者说。当天,包括董志强在内的三位书法家为当地群众现场书写送出了数十副对联。
活动现场,文登市艺术团的演员们还为群众带来了舞蹈、二人转、萨克斯演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节目,有效丰富了农村群众休闲文化生活。
访民情
把基层服务当“课堂”
近几年的“三下乡”服务活动,市农技站工作人员于志霞几一次不落,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这是访民情、听民意的一个很好平台。”于志霞说,不管是明白纸发放,还是百姓的问题咨询,都能很生动地反映出老百姓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之后,她会对百姓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作为提高服务效能的辅助素材,使今后的服务更具针对性。
“这‘三下乡’不仅是农民朋友的加油站,也是咱服务人员的课堂。”周国虎说,通过多年来跳出“三下乡”奉行“常下乡”的工作实践,他不仅帮助老百姓解决了农作物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了服务技能。从老百姓中访得的很多技术需求也成为惠民明白纸上的内容,惠及更多的农民朋友。
活动启动后短短一个多小时,市司法局服务台摆得满满当当的5000多份法律知识宣传单、600多本图书手册就几乎被“抢购”一空。“我们这次带来的宣传材料都是根据之前‘三下乡’活动经验,结合农村百姓需求,量身打造的‘农’字号产品。”现场,文登市司法局纪检组长徐明岐向记者介绍说,此次,针对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的发展趋势,他们针对性编制打造了《农民工法律知识手册》,为他们提供相关知识指导;针对农居工程推进带来的农村社区新形态,他们编制了《农村社区法律知识手册》,引导行为规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