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选购水果、蔬菜。
“过了腊八就是年”,眼瞅着离年越来越近了,很多市民不禁感叹起“年关难过”。年关难过,目前最大的“难处”就是物价上涨加大,居民手头太紧。在采访中,一位居民笑谈道,“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盐’没涨价,其他几样东西集体上涨。”另外,记者在城区市场上发现,肉类、蔬菜以及农副产品价格近期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百姓看物价:
半年之内,一袋面粉猛涨了13元
在一家超市内,市民张阿姨正忙着选购面粉。张阿姨告诉记者,她经常在家蒸馒头、擀面条,谈起面粉的价格走势,张阿姨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这半年,面粉涨得太快了。我们家经常买这个牌子的面粉,一袋50斤。我记得很清楚,天热的时候,这一袋面粉才卖70元,现在一袋就涨到了83元,半年涨了13块,涨得太快了!”
李师傅经营一家小吃摊,销售麻辣串、米线等小吃。每天,李师傅都到菜市场采购东西,对各种食品价格走势了如指掌。蛋奶肉禽,瓜果蔬菜,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盐’没涨,其他都在集体涨价。李师傅说,“今天早晨,我刚买了菠菜,一斤菠菜卖2块8毛钱。一个月之前,一斤菠菜好像只卖1块多钱。小油菜、白菜、豆腐、面筋……这些东西都在涨钱。”
最近一段时间,麻辣烫原材料全在涨价,但麻辣串的售价维持不变,仍是0.6元一串。李师傅坦言,不是不想涨价,而是不敢涨价。“本来冬天就是淡季,生意就不太好。如果再涨涨价,吃的人就更少了,估计生意就更差了。现在,一个月的利润大概减少20%至30%,不过还能维持下去。如果过段时间,这些东西继续涨价,恐怕我也支撑不下去了,到时候就真的要涨价了。”
随后,记者对城区内几家大型超市进行了探访,发现很多副食品的价格较之以往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以鲜奶和酸奶为例,某品牌袋装鲜奶的价格由年前的1.8元/袋提价至2.2元/袋,提价幅度甚至超过了20%。另外,在某超市正在搞降价促销的食用油销售专柜,销售价在“40出头”的“折扣油”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食用油是每个家庭厨房里必不可少的物品,现在物价普遍高了,趁着现在商场里有优惠,买一两桶回去还是很划算的。记者随后咨询了一位食用油销售商,据销售商介绍,在正常情况下,食用油的销售价格应在50元以上。
部门析原因:
供求因素、心理落差让物价变高了
对于市民普遍感受到的日常消费品上涨现象,记者咨询了济宁市商务局市场秩序办公室副科长谭通。谭科长介绍说,春节前蔬菜等日常消费品价格上涨属于一种比较正常的情况,基本每年都会出现。至于价格上涨的原因,谭科长解释说,随着春节临近,市民对于日常消费品的需求比平时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近期的严寒天气也对蔬菜生产造成了明显影响,导致了供应失衡,从而推动了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另外,外地反季蔬菜运输难度大、引进成本高,加之本地蔬菜数量较少,这才产生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
谭科长随后补充说,前一段时间蔬菜、肉类价格持续的走低也让市民产生了“近期东西变贵了”的看法。谭科长告诉记者,前几个月蔬菜等日常消费品价格过低,如今价格回归到正常或是稍高水平后,消费者的心理落差会比较大,所以才会觉得物价贵了很多。如今,随着春节的临近,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随着春节过后南方蔬菜大量涌进本地市场,蔬菜的价格会有所回落。至于肉类价格上涨的原因,更多则是在前一段时间低价格上产生的回调。另外,随着基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他诸如奶制品、酒类、饮料、肉制品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了此类产品价格随着肉菜价格上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