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结果表明以色列右翼阵营力量大为削弱,中左翼阵营地位异军突起。内塔尼亚胡虽有望第三次出任总理,但他主导组阁的空间将十分有限,想要维持政坛稳定并非易事。
右翼阵营力量削弱
本次议会选举的投票率大大超过预期,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然而,投票率较高的地区多在中左翼势力范围内,利库德的传统“票仓”投票率普遍不高。内塔尼亚胡在投票日下午对此严峻形势非常紧张,不断敦促支持利库德的选民“立即放下一切去投票”。
计票结果果然难让内塔尼亚胡满意。“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联盟虽然获胜,却只得到议会120议席中的31个席位,低于之前所有民调预测,比该联盟目前在议会席位数也少了11席。
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教授埃坦·吉勒博阿对新华社记者说,此次选举有“一个赢家,两个输家”:未来党显然是最大赢家,两个“输家”为“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和工党,前者虽胜但席位锐减,后者原可能一改数年颓势跃居第二,但可惜被同属中左阵营的未来党分散了选票。
在没有强劲对手的情况下,合两党之力才得到31席。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内塔尼亚胡任内在安全问题上得分颇多,为他赢得了高支持率,但在此次选举中未能大幅领先,表明选民还关注安全以外的问题。
以色列《国土报》评论说,内塔尼亚胡主打国家安全牌,却忽视了选民最关心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他在竞选中未能提出明确纲领,在财政预算和是否免除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学生服兵役问题上,也一直采取模糊政策,这导致他失掉很多选票。
中左翼表现好于预期
中左翼阵营在这次选举中的上升趋势出乎意料。计票结果显示,以整个右翼政党阵营(包括极右翼和宗教政党)与中左翼(包括阿拉伯政党)阵营各争取到60个议席,双方势均力敌,而这还是在中左翼各政党未形成统一联盟的情况下得到的。
分析人士指出,中左翼阵营的竞选纲领定位准确,针对选民最关切的社会公平和遏制生活成本高涨的诉求,提出了明确的政策主张,打动了选民的心。
跃居第二位的未来党由前著名媒体人拉皮德组建不久,却赢得了19个议席。该党针对选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提出了解决住房短缺和房价过高、反对免除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学生兵役、改革教育体系等主张,吸引了大批世俗的中产阶级选民。
同时,现沦为议会小党的工党在新主席亚奇莫维奇的领导下,不再偏重以巴问题,而是将重心放在以色列民众关心的切身利益上,提出了降低生活成本、合理税收和工资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改革措施,并借此赢得选民好感,获得了15个议席。
由于对物价和房价高涨、社会不公等不满,以色列2011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最终形成了一股新政治力量,并成为支持中左翼政党的中坚,也使得此次选举成为第一次被国内事务主导的以色列大选。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中左翼势力已非从前以推动以巴和平为目标的中左翼,而是观念上向中间靠拢,以此寻求选民认可。由前进党前主席利夫尼新组的政党运动党,仍以推动以巴和谈为参选第一主张,仅得到6个议席,足以说明问题。
能否顺利组阁仍存变数
由于“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未能获得单独组阁所需的61个议席,因此必须联合其他政党组阁。不仅如此,由于右翼和中左翼阵营平分秋色,注定组阁无法单靠一方阵营完成。因此,内塔尼亚胡在选举后说,他将致力于组成一个广泛的联合政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