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兖州市漕河西小厂村过去一亩地的租赁费只有600元左右,而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行了订单农业,村民除每年获得1200元/亩的土地流转收益外,还可以通过参股或打工,年收入近万元,这些都是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结果。
近年来,兖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大幅增加农田建设投资的机遇,通过全省公开竞争、现场陈述、专家评定的竞争立项方式,争取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兖州市北部,土地总面积2.58万亩,涉及10个行政村。
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工程
兖州市按照提高工程标准和建设质量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一布局,集中连片,整合资源,分年实施。在编制项目规划时,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了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兖州市高标项目的依托规划单位,并组织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漕河镇等有关单位专家集中办公。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召开项目村村民代表会议,向群众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同时对每个单项工程认真进行实地勘测,反复比较,尤其在提水站、二级泵站、桥、闸、井台等工程定位时,开发办和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坚持到项目实地考察,深入到每条沟渠、每块田地,使设计既符合行业规范要求,又符合项目区实际需要,在建设上不留死角,不留空白。把农田基础建设、生态治理与促进乡风文明、整治村容村貌紧密结合。
多措并举建设惠民工程
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兖州市坚持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是水利措施。针对项目区无可利用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在西小厂村兴建提水站1座,并安装监测系统1套,维修汉马河上西厂闸1座,建设43座二级泵站统一安装射频器,集中控制管理。共开挖疏浚排水沟渠168千米,建设桥涵915座,更新配套机电井177眼,安装潜水电泵、射频器311台套。埋设地下低压管道126千米,地下低压电缆76千米。二是农业措施。本着节约土地,合理实用,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的原则,项目区建设田间机耕路84千米。通过规划治理,项目区内的农田都实现了田成方,集中连片。三是林业措施。坚持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并重,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树种选择上选用多树种搭配,乔灌花结合,主要选用优质107杨树苗、优质法桐等10万株,确保林相整齐,改善树种单一的状况,种植结构更趋合理。四是科技措施。在强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安放在农田集中的机耕路旁,既减少了作物病虫害和农药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农民减负增收,又生态环保,美化了村庄环境。
开拓思路增加百姓收入
为提高灌区的灌溉效益,成立了“兖州市漕河镇贫水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协会的成立,为小型提水灌溉区的管护和建设开创了新思路、新途径,为农村小型灌区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广大群众在农业生产中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灌水成本,项目区年节水量可达156万立方,水费每亩地平均每年减少9元,节约工时费约70元。许多会员诚恳地说,“农民用水者协会真正是自己的协会,是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协会”。两年来,经过开发治理,项目区优质小麦、玉米耕亩年产由1005公斤提高到1190公斤,增产18.41%;新增粮食产量370万公斤,增加森林蓄积量3万方,节水用水量156万立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种植业产值686万元,新增纯收益710万元,农民通过粮食生产年人均纯收入年增4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