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人好客,也好吃。从历史悠久的鲁菜系,到甏肉干饭、热豆腐等民间小吃,各种美食穿越历史时空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味觉享受。而与此相随的餐桌浪费问题正鸣响警钟,提醒我们真正的饮食文化不应远离文明就餐。1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洸河路的江南春美食街,就“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进行了探访。
洸河路江南春美食街是济宁著名的美食一条街,集纳了鲁菜、粤菜、川菜等各种风味的数十家餐馆,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把这里当做就餐首选之一。中午12:30,美食街北首的山东菜馆内,客坐满堂,一盘盘刚出炉的美食端至客人桌上,散发阵阵诱人的香味。在济宁工作的马少波带外地来的两个朋友专门来这里尝尝地道的鲁菜。记者采访时,马少波正与朋友嚼着烧饼,夹着桌上仅有的一份熘肝尖。“你们三个人一个菜够吃吗?”记者疑问。“我们点了两个菜,还有一份爆炒腰花,都是经典的鲁菜。”马少波回答。在交谈中马少波还对记者说他一直关注现在的热点话题———“舌尖上的浪费”,平时和朋友聚餐也非常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记者又来到在美食街生意一直不错的三宝粥铺。粥铺经理车丽娟得知记者来意,主动介绍起店里的情况,“粥铺已经开业8年,来店里吃饭的主要是工薪族,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居多,节约意识比较高。同时,我们餐馆根据人数制定套餐,每人平均一荤一素,避免造成浪费。点餐时客人点多了,我们也会主动提醒。”尽管如此,“剩宴”也时有发生。领班侯明霞说:“客人吃完离开时,如果桌上的饭菜剩余三分二左右,我们服务员就会提醒一句‘需要打包吗?’,大多客人选择打包。”
下午1点半左右,与记者同在聚仙岛渔村吃饭的市民尹凯一家就餐完毕,准备回家。记者看到,他和家人手中大都拎着打包好的饭菜,记者说:“你们一直都有这样剩菜打包的习惯吗?”尹凯说:“只要是看到菜剩的多了,我们就有选择性地打包带走,那些鱼肉浪费掉太可惜!尤其是和家里人一起吃饭,从点菜时就尽量控制,吃到最后实在有剩余,差不多能带的全打包带走!”
记者随后走进天天粥道、重庆小天鹅等其他几家餐馆,了解到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家庭餐、朋友聚会餐造成的浪费较少,公务餐、商务餐、喜宴、私人请客等浪费的现象比较集中。因“好客”衍生的“菜满桌”、“不空盘”等所谓的“饮食文化”依然存在不少市民的观念里。但节约无关乎“面子”、“排场”,文明就餐、真正地“关心粮食和蔬菜”才是根植灿烂饮食文化的沃土。
今后,您在请客吃饭、联络感情的时候,请多留份心,尽量少让“舌尖上的浪费”发生在自己身上。(记者 郭永 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