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代传春)高一村村民郭纪明老汉说:“这两年,上级帮俺村通了水、修了路、改了电、架了桥,这好日子真是一步一重楼,步步有劲头,越活越滋润,真得好好享受享受哩!”老人说得这些身边巨变,也正是新驿镇不做虚功,重基求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缩影。
近年来,面对新农村建设的繁重任务,新驿镇把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的路难行、水难吃、事难办等具体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推动的办法,着力夯基础,成功破解了一个个关系民生、幸福百姓的难题和顽疾,使全镇新农村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让广大农村百姓喝上干净清洁的自来水,是新驿镇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通过抢抓上级政策机遇,全镇实施了历史上大规模的自来水户户通工程。到去年底,全镇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已达到49个。“没实行集中供水前,俺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邻居家的压水井上压水、挑水,听广播电视上说,那水质量还不好,可那有什么办法?现在好了,这自来水通到了炉灶旁,再也不用担心水质不好了。”东一村村民代永忠说,“这上级真是给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呢!”
像集中供自来水这样的好事,在新驿镇还有村村大街小巷硬化、村村建起农家书屋和健身广场、大多数村通了“小公交”、村村通有线电视等一系列大实事、大好事,使广大农村百姓深受其益。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全镇共完成农村街巷硬化里程173公里,使40000多农民彻底告别了“泥巴路”;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7300多户,入户率达到近70%;通“小公交”的村达到38个,解决了近34000名农民“出行难”;农家书屋藏书量近20万册,全镇农民人均接近4册。另外,宽带入户率、节能产品使用率,每年也都以20%的速度递增。去年,新驿镇荣获了济宁兖州市“文明镇村”称号,王楼村还进入了山东省“文明镇村”的行列。
新驿镇切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举措不仅温暖了农民的心窝,而且更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能动性,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大家的事大家议,自己的事自己办”,成为新驿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特点。拿去年实施的村村大街小巷道路硬化来说,一开始大多数村干部都因为资金问题而犯了愁。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通过各自召开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先前担心的资金问题不但迎刃而解,而且还让村民代表参谋出了不少确保道路修建质量的好建议。后闫楼支书闫现法告诉我们,他们村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改变了原定大承包的计划,由村里进料,施工队施工,不仅路修得好,而且比原造价还节省50000多元。据统计,由于群众的积极参与,全镇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比原计划造价减少开支70多万元。
支持新农村、服务新农村,在新驿镇已不是一种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行动。为了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民“办事难”问题,他们以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两大平台为载体,“逼”着机关部门和干部立说立行改作风、正行风、树新风,成为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一切方便群众的新的纽带和桥梁。“镇里这些部门自从联合办公以来,群众办事真是比以前方便多了,只要进了这个门,除有特殊情况的外,都能一次性办结。”担任多年村文书的王堂村王寿春说,“以前领着村民来办个事,得这个部门串、那个部门等,一件事办完怎么也得个半天或一天,有时一件事三趟、五趟办不成也不稀罕。现在这个法真好,老百姓都满意着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