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卫生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孔祥胜介绍,谎报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一听语气就知道是骚扰,往往这些人语气迟缓,就是想和接线员搭讪聊天,有时电话那头还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几个人故意调侃接线员。还有小孩或智障人员随意乱拨的情况发生。不过有时谎报语气急切,很是逼真,调度员分辨不出真假,只能派车前往。
市第一人民医院120调度中心护士长杨庆玲说,急救车在开往目的地的途中会时刻与叫车人保持通讯联系。这样可以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同时也能确保急救人员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遇到联系不上的,或联系突然中断的我们仍然会履行职责,万一要是拨打者的电话没电了呢?不管怎样,有时即使发觉是有人恶意拨打,我们也要赶到现场证实一下。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了,就没办法挽回了。”对于谎报的情况杨庆玲表示很无奈:“最近北京的一个电话号,总说济宁长沟有重病号需要急救车。每次快到地点了,电话就拨不通了,现在已经跑了3趟。近地方还好说,我们最怕的就是那些让我们到一些很远的地方接病人的骚扰电话,跑上一趟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急救时间和资源。”
恶意拨打是违法行为
“遇到恶意骚扰的情况,我们会对其予以警告,如果对方频繁骚扰,我们会将该电话号码暂时锁定。但锁定又不宜过长,以防别人用这个号真报警。很多骚扰电话都是外地的号,追究起来有时也比较麻烦。”孔祥胜说。
万杰主任告诉记者,“对于那些谎报者,我们以教育为主;对于屡教不改、恶语连篇、情节严重的,我们只好报警。”据了解,恶意拨打“120”电话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以罚金。同时,骚扰者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未成年人恶意拨打,还将一并追究其监护人的责任。骚扰者若造成严重后果构成刑事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恶意拨打120是违法行为,更是缺德行为,是非常可耻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占用了宝贵的急救时间和资源,还可能会间接断送掉一个人的生命,令人气恼。但相比从前,现在恶意拨打120的人少了很多,希望随着现在公民素质的逐步提高,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以及各方的宣传教育,让恶意拨打120的行为尽快消失。”市第一人民医院120调度中心主任马建平说。
珍惜急救资源就是珍爱生命
无聊男一天拨打37次120、一个月17000个电话骚扰120……此类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据调查,骚扰120的这些人中有醉酒找事的,有空虚无聊找乐子的,有心情郁闷需要发泄的,有的成年人甚至无聊到唆使小孩子去恶意拨打120。但再怎么想找事、空虚、郁闷也不能拿生命通道开玩笑!120急救专线是生命急救热线,每一起恶意骚扰就有可能导致真正的患者被延误救治,甚至失去生命。同时每一个人都不敢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拨打120,当然也包括那些恶意拨打120的人。所以,为了他人的生命,请市民正确拨打120,避免误报病情,更不要谎报病情,让急救通道始终畅通,让需要急救的病人及时得到救护。(见习记者 孔海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