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树锋通讯员 杨超
“除了法律有特殊规定,所有诉讼环节全部公开透明,我们把人民陪审员作为重要的司法资源,把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公开民主的重要载体。庭里的案件陪审率接近100%。陪审员来自民间,源于基层,老百姓离得近、信得过。”兴隆法庭刘庭长告诉记者。
人民陪审员陪审率100%?这话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正巧看见了端坐在审判席上的一位女陪审员,趁着休庭,记者围拢了过去。
“我是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不穿法袍的法官’。套用一句官话,我们既是法院的审判员、调解员、宣传员,又是法院的监督员、联络员。我本人姓双,是兴隆庄镇政府的妇联主任,四乡八里的群众信任我,有个纠纷过节啥的,都愿意给我说道说道。我离着法庭也近,所以我主要负责陪审这个法庭的案件。”
“四年多了,在法庭陪审400多件。你们不用怀疑法庭十多年没有投诉、上访、矛盾激化案的事,我在镇政府工作十五年了,我看得比谁都清楚。实际上,这很难做到,因为兴隆庄镇处于压煤搬迁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征用搬迁、青苗补偿纠纷”。双主任接着说起了自己去年陪审的一起案子……
2002年以来,曲阜养殖户刘某承包了兴隆庄镇某村的鱼塘养鱼,合同期15年,未想到2009年以后,因压煤造成鱼塘岸沿也随着塌陷下沉,随着雨季到来,所养的鱼几乎游走流失大半,因鱼塘不规则,剩的鱼也很难捕捞,这让辛苦了多年的刘某欲哭无泪,去找村委会,得到的答复是鱼塘因煤矿挖煤塌陷,村里无责任;找煤矿去解决,煤矿则说塌陷的鱼塘早已征用补偿给村委会了。群众的善意提醒让刘某想到去法庭讨个说法。刘某一纸诉状将村委会、煤矿告上了法庭。法庭见刘某家庭困难,为其办理了诉讼费缓交,并请来陪审员双主任参审了合议庭,陈法官看到被告村的村主任的名字,想起来自己和村主任是小学同学,即主动提出了回避申请,将案件转交给其他法官处理。法官们多次趟着泥泞实地勘测鱼塘,几次求助渔业局的专家考证养殖损失,并调取了有关的征地补偿文件,陪审员则发挥和村干部比较熟悉的特长,多次做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刘某和村委会达成了补偿协议。
兴隆庄镇中心中学的孙老师是兴隆庄法庭的另一名陪审员,也向我们讲起了参与陪审的一些感受与体会。“法庭辖区的兴隆庄煤矿居民,大部分来自天南海北,人员复杂,生活条件不错,离婚案件、邻里打架等纠纷不少。每当碰见涉及青少年的案件,比如离婚争孩子、抚养权变更、青少年受侵犯等类型的案子,法庭就会率先想到邀请我参加陪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的职业是教师。我是真实感受了法官的辛苦和劳累。一位法官每年办理案子150余件,算起来每两天就得处理一件,这包括送达、开庭、调解、合议、写判决等琐碎工作。作为陪审员,我很感动,希望能帮助法官多做些。”
兴隆庄法庭,始终把自己作为司法公开的“窗口”,作为法院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全天候地向群众敞开大门,在促进司法公开民主上彰显“透明”,不断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的范围和数量,积极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司法公开透明,不断争取人民法庭工作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