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讯(通讯员 阅微)近年来,防山镇把"文化下乡"作为重要公益活动品牌,坚持"四个必须"创新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切实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既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权益,又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文化下乡,必须建设夯实文化阵地。该镇把文化阵地建设和提升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人员经费,建设起符合省一类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同时挂牌图书馆分馆和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中心,33个行政村(社区) 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覆盖率达100%,村村都有文化阵地,为农民群众搭建起享受文化权益的良好平台。
文化下乡,必须培养本土文化队伍。该镇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注重培养村庄文化能人和积极分子,组织腰鼓、舞龙舞狮、书画等文化队伍27支,队员300余人,在农民群众身边建起"不走的文化活动室"。探索在村与村之间建立"文化结对"关系,经常举办文体联谊活动,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此外,镇里还成立"文化服务志愿者队",发动和组织大学生村官兼任"文化辅导员",每个行政村设立村级"文化管理员",切实实现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育文化"的转变。
文化下乡,必须找准村民的兴趣点。针对农民更加倾向于参与性强、层次较高的"求知求富求美"文化活动,该镇注重选择种养殖等科普类图书,选择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历史类经典图书充实农家书屋;与妇联、卫生、农业等部门的联合,开展农业科技、卫生保健、文明礼仪知识培训活动;举办农民书法展赛、摄影大赛、文艺汇演,为农民群众搭建起展示自我的"星光大道";坚持每场演出说当地人、唱当地事的原创节目占一定比重,注重在节目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知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拍手称赞。
文化下乡,必须坚持管理的组织化。该镇对村庄文化精英进行引导,推动他们成为组织者,组织开展读书学习、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等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还成功发挥了村内一批德高望重、又渴望发挥余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的组织化作用,把村民充分动员起来,组织退休教师在农家书屋辅导读书看报;组织青少年学生对农家书屋进行自行管理维护;组织妇女开展文明礼仪、卫生宣传等活动,确保了农村文化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