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浩如烟海的微山湖苇绿荷翠、莺歌鹭飞。5月19日至2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来到地处鲁苏交界处的微山县高楼乡微西村、永胜南村、永胜北村、渭河村驻村调研。他深入养殖基地、群众家中、湖区学校,与村民、教师、基层干部促膝谈心,深入了解湖区干部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体察民情于基层,解决问题于一线,勉励大家进一步坚定决心和信心,解放思想,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不断提高湖区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让群众更满意、生活更幸福。
位于微山县西南部的高楼乡,水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河蟹之乡。近年来,为保障湖区生态安全和南水北调水质,高楼乡严格落实渔业功能区划和养殖总量控制制度,将原来10万亩网围养殖面积压缩到1.6万亩。渔民的生活由此成了马平昌放不下的牵挂。5月19日傍晚,地处微山湖腹地的渭河村村民杨传来家迎来了马平昌的造访。
在杨传来家,马平昌一边察看屋内的摆设装饰,一边与乡村医生杨传来拉起了家常:“你是哪个医学院校毕业的?”
“济宁卫校。我父亲也是老中医,我是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
“基本药物制度落实的怎么样?保健医生进农户有没有落实?”
“基本药物都是配送,包我们村农户的乡卫生院医生常来。”
“一年家庭收入有多少?”
“6万多元吧。我家还开了个超市。”
“收入不低呀。人均数比全市平均数高。”马平昌满意地点点头。
随后,马平昌来到渔民化振水家。58岁的化振水家中有30多亩养殖水面,以水产养殖、大湖捕捞为生,去年家庭经济收入7万多元。
“原来的网围养殖面积比现在要大,收入相对也要高一些。”化振水说。
“渔民们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做出了牺牲,十分难能可贵,充分显示了我们渔民的大局意识和较高觉悟。市里将尽可能地解决渔民们的生活困难,确保你们生活无忧。”
微西村、永胜南村、永胜北村、渭河村地处我市南部最边远、最偏僻地带,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仍有个别群众生活困难。5月20日一大早,马平昌来到永胜北村,走访慰问了刘士标、杜元义、杜存有三户困难群众。其中,71岁的刘士标和妻子周灯平身体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刘士标的心脏病需要常年服药按政策却无法报销,现住处为3间活动板房;74岁的杜存有与69岁的妻子刘林英也因身体多病,因病致贫,住在仅约40平方米的船里。马平昌还走访了微西村村民刘林付、刘士文,看望了五保户王开金夫妻。80多岁的王开金留下了脑血栓后遗症,妻子瘫痪在床,生活十分艰辛。马平昌向随行的当地干部了解五保标准、政策落实情况,并拿出1000元钱放到王开金手中。走访过程中,马平昌每到一户,都关切地询问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详细了解其家庭收入来源、致贫致困原因,研究商讨解决办法和措施,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众表示亲切慰问,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你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因为捕捞、养殖、运输等原因,湖区群众流动性大,加之居住分散、交通工具以船为主等原因,学生上学一直是个难题。为了能让湖区的孩子有一个舒适、稳定的学习环境,微西、永胜南、永胜北、渭河四个村集资200多万元兴建了永胜寄读学校。对湖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马平昌一直十分关心。5月20日上午,马平昌来到永胜寄读学校,实地察看了少年宫、科学探究室、学生公寓、食堂餐厅等,并向校长李绍德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学校共有多少学生?有多少学生吃营养餐?”
“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有教学班15个,学生有500余人,其中住宿生196人,每天大约有360至400名左右的学生中午在食堂吃营养餐。”
“学生公寓冬天有没有暖气?食宿安全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