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延伸
蒜价涨跌浅析
金乡是中国大蒜之乡,对市场的影响除了面积和产量大,还在于它是国内大蒜交易集散中心,是全球大蒜交易价格的风向标。按理说这样一个相对成熟的“大蒜中心”,应对价格起落的能力相应较强,可依然在涨涨跌跌中忽冷忽热,原因何在?
金乡大蒜有3个互为依托的环节。一是源头的蒜农。金乡农民几乎人人种蒜,全县80万亩耕地,70万亩左右种大蒜;二是中间环节的蒜商。蒜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做大了的经销商,实力相对强,坐地经商,既做进出口,也办加工厂,前店后厂。一种是亦农亦商的小蒜商,每个村都有十多个甚至几十个;三是下游的加工企业。金乡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有几百家,但真正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不多,基本在同一层面竞争。这种格局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整体抗风险能力弱。
蒜农、蒜商、蒜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易市场,是金乡大蒜市场的几个主导力量,共同打造出金乡大蒜的实力。但是蒜农、蒜商、蒜企几个互为依托的环节相互分散、分离,缺乏产业链整合,而且蒜农、蒜商、蒜企每个环节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这就大大降低了追求最大市场利益和抗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也降低了行业整体走向高端的能力。
蒜农既要观望市场价格,也要观望邻里左右,什么时候卖、什么价格卖,全凭感觉和跟风,缺乏准确权威的信息指导。如果蒜农有了统一的市场组织,这种状况将逐渐改观。
小蒜商大多数更容易受到投机资本的欺骗和伤害,前年大蒜行情好,大多数小蒜商并没赚多少,去年大跌,大多数小蒜商亏损。所以,小蒜商更需要信息指导和行业指导。
大蒜是小宗农产品,但市场逻辑与所有产品是共通的,而且由于是小宗产品,市场组织化和技术进步更容易见效,更有利于大蒜产业避免暴涨暴跌,实现平稳发展。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