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全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了解到,前5月,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运行,工业生产逐步回升,投资较快增长,财税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有效控制。1至5月份,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21.5 亿元、增长13.6%。年初,我市印发了20项金融工作,2013年力争社会融资规模突破700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增长分别高于17%、18%,同时,开展金融创新20项和20期“金融知识大讲堂”活动。
今年以来,受经济复苏缓慢、市场需求不足影响,我市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较低,全市信贷需求总体较弱,金融机构普遍在信贷投放方面采取审慎态度,导致了企业现金流紧张。金融机构将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授信额度,增加贷款规模,更多更好地开展委托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表外融资业务,多渠道为企业融通资金。对全市重点企业,根据其多元化、个性化融资需求,量身定做融资服务方案。
金融机构对我市“走出去”的企业,开展“内保外贷”等境外融资业务,提升涉外金融服务水平。对于中小微企业,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将制定差异化信贷管理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各金融机构将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在加强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快20项创新项目实施进度。拓展产业链融资、银团贷款、贷款转让业务,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推广林权、农村住房和知识产权、股权、动产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年初确定了力争引进、增设不低于10家银行分支机构,到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县域覆盖率达到70%,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达到80%。市金融办、市银监局以及各银行机构将推动金融服务进农村、进社区,深化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大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布设力度。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延伸到社区,渗透到寻常百姓家,实现百姓与金融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记者 刘敦亚 通讯员 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