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有机”牌,中低产田变成绿色“菜篮子”
说起留庄镇桥上村,熟悉该村情况的人马上就会和涝洼地三个字联系起来,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该村农田多低洼易涝区,加上排水代价较高,大多数农田只能撂荒。为解决该村涝洼地多、收入少的难题,留庄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两手抓”战略,一手抓好村内广大农户的土地流转工作,把低产土地“流”出去;一手抓好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借助涝洼地资源,把优质农业项目“娶”进来。去年年初,留庄镇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亿元的北京睿特环有机农产品生产项目,将桥上村2000亩涝洼地以5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睿特环公司,公司通过对睿特环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等一系列产业化服务,开发国内外名优新特农作物有机种苗、建设融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有机农产品示范园区。2000亩土地的成功流转了,既解决了低产难题,也为留庄镇增添了生态农业的亮丽名片。目前该有机农产品生产项目已注册为济宁微山湖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并将芦花鸡,鸳鸯鸭,雁鹅等24种农产品成功申请为国家有机认证。此外,该公司还和吉林省碧螺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由碧螺喜公司利用东北三省有利市场条件,购买、销售、推广济宁微山湖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出有绿色有机农产品,助力微山有机农产品走向全国,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昔日荒芜地,今日聚宝盆
留庄镇土山村涝洼地一直处于荒芜状态,常年杂草丛生,土地未流转前种植小麦、水稻,因地势低洼三分之二的土地常常两季收一季,效益低而不稳。2013年3月,鱼台客商来考察后,决定在该村1005亩涝洼地上建设莲藕泥鳅混养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与土山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村委会又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鱼台客商承包土地后,对整宗地块进行了改造治理,并购进了50万斤藕种,利用10余天时间栽种完毕;同时购进泥鳅、鳝鱼等鱼苗放养其中。目前,项目已投资200余万元,预计年底可产莲藕150万公斤,泥鳅、鳝鱼1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该土地流转基地涉及农户684户,常年可用本村劳动力50余人,人均增加打工收入3000元以上。
土地流转合作社,为农民插上致富“金翅膀”
北羊庄村是一个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的为主要收入的村,由于农产品品种单一,价格不高,再加上种植和管理技术跟不上,任凭村“两委”班子如何努力,也看不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该村村民黄兆军通过学习外地稻田养殖蟹苗的有机生态养殖方式,成立了巨硕蟹苗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对农户零散稻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农户按土地流转入社土地面积从合作社获取分红收益。目前,全村已有39户加入合作社,稻田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100亩,所养殖的蟹苗销往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多个省市,效益乐观。一年时间,入社农户人均增收300元,不少农户更是收入翻番。一名社员说,“同样是种田,与原来相比,花的时间和精力少了,但收入却多了,这个账,老百姓心里算得明白、透彻,当然愿意加入了。”
留庄镇几千亩土地的流转,大大推动了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进程。谈起留庄镇土地流转时,该镇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土地流转刚开始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干部认识不足,不敢流转、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强不愿流转等问题都制约了留转进程。为推动土地有效流转,该镇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宣传引路,政策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对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动态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快土地流转是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二是抓好典型,以点带面。该镇充分利用如何利用荒田、荒地增收的例子,与群众们算清流转土地的帐,让百姓们心里明白把土地流转出去是一步双赢的棋。三是强化服务,找好路子。镇上专门设置了土地流转服务办公室,搭建流转服务平台,在土地价格评估、流转合同签订、流转纠纷调处等方面实行“一站式”的服务,同时还积极联系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为其提供农户流转意向信息,向农户提供种养大户承包信息,搭建好农户与种养大户间信息互通桥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