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莱州海参几近绝产
高温及降雨稀释海水盐度成主因,不少养殖户损失过百万
在烟台莱州市108公里的海岸线上,绵延着不计其数的海参池。接连几年的丰收,让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沿海的村民填海造池、围挡滩涂,建起了一个连着一个的海参池,不少养殖户在此前尚是海域的海参池边盖起简单房屋,守护着满池娇嫩的海参。今年7月初,我省开始出现大面积降雨。而高温天气也从8月初伴随而来,持续至今,致使不少养殖户的海参绝产,损失惨重。连续几天,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莱州以外,东营、即墨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文/图 记者 郑芷南发自烟台莱州
原因
今年我省降水量388.2mm,比历年同期高出34.6% 海水的平均温度达到了29.5℃,比去年高0.6℃
结果
海参大量死亡
损失
养殖户的具体损失情况,还在统计中对市场的影响,海参养殖周期一般为2-3年,今年海参死亡,对今后两三年海参的产量都将产生影响
现状探访 三年投资收获在即“全军覆没”
虎头崖是距离莱州市区7.5公里的一个镇,靠海的西原村有不少海参养殖户,老周就是这些养殖户中的一员。
老周家有两个海参池,8月17日上午,抽水机正在给其中一个海参池抽水。老周外出没有回家,老周的母亲提起这满池的海参,心疼地直跺脚,“满池子的海参都死了,一个都没有了,这两池子海参有四五千斤,我们损失了四五十万呀。”
老周的妻子蹲在池边,看着淡绿色的池水说:“现在一个都找不到了,让我们一家人怎么过日子。”
老周回家后,告诉记者,这两个海参池是2010年建的,基本上搭上了全部的家底,还有一部分贷款。老周告诉记者,三年前投资至今,他还没有收益,本来瞄准了今年的市场,想卖个好价钱,但是没想到血本无归,“海参养殖是两到三年一收,三年前海参池刚建的时候投的海参苗,正好是收的时候,但是现在全部没了。”
老周告诉记者,他家三年前投放的海参到今年春天重量已经达到每只二两左右,有人要来买,但是他没舍得卖,想等到今年秋天海参长大点再卖,能多赚点钱。但是还没入秋,池子里的海参已经捞不上来了,“海参有的缩成了疙瘩,有的化成了浓浆,都烂没了。”
今年7月份,海参开始出现问题之初,正是莱州降雨不断的时候,降雨持续了半个多月。“海参开始出现死亡的时候,我还用充氧棒给海参池里充氧,但是海参死的太快了,充氧根本不管用。”老周一边叹气一边说。
现在,老周准备要清洗海参池了,“先把池子刷干净,等到天气稳定了,贷款再养吧。总不能不养了吧,这么大的池子也不能不管了吧。”
损失数百万的大有人在
莱州刁龙嘴小石岛附近,有近万亩的海参池。去往小石岛公路的两侧,一个接一个的海参池,成了这个海湾中的一道风景线。
记者注意到,这些海参池中,只有极少数在池中拉上了小面积防晒网,而更多的则是曝晒在阳光之下。
老张家有两个三十多亩的海参池,近来的高温和降水也让老张家的海参“颗粒无收”.老张在池边建了一所三间的水泥房,他和妻子常年居住在此,照看着海参池。在海参池边待了一会儿,脸上便感到了火辣辣的疼。老张和妻子在海边烈日和海风的吹打下,皮肤变成了黑红色,这是海边海参养殖户脸上常有的颜色。
老张的妻子说海参死的太多,她已经不忍心往海参池边靠近了。但是正值中午,老张的妻子还是走到海参池边,看看池子,虽然池中的海参已经所剩无几。养殖户老宋告诉记者,这片都是填海造陆建起来的海参池,养海参的越来越多,“地盘”也就越扩越大。“小石岛这片就有近万亩的海参池,整个刁龙嘴就太多了。”老宋说每亩海参池就能出产五六百斤海参。仅老宋一家,海参的损失就上百万,“仅有少数没长大的海参苗存活,两三年的大海参全完了。”老宋告诉记者,他认识的海参养殖户中,损失数百万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