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新华说,可能很多居民还住不习惯楼房,如何缴纳水电费、怎么乘坐电梯、怎样进行装修等细节都不清楚,为此他们专门印制了一本名为《新生活》的小册子发给这些居民,里面对城市生活方式的细节进行了说明,指导居民尽快适应这里的城市新生活。
据负责承建该项目的济宁华都公司副总经理周建强介绍,为了保障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他们专门从南方引进了一家物业公司对社区进行管理,而每平方米每月的物业费为1元钱。
“高质量的服务相应成本也比较高,但是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由村集体资产的租赁筹集部分资金进行补贴,当地居民每平方米每月仅需缴纳0.2元的物业费,如果按照100平方米的面积去算的话,一户居民每年的物业费仅为240元钱,大家都能承受得起。”周建强说。
相关链接>>
高新区已建成 12个新型社区
位于济宁中心城区东部的高新区,城中村改造的步伐走在全市前列,目前,经过规划,全区建起了12个新型社区。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大社区”理念,按照“集中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综合考虑产业支撑、交通条件、生态宜居、历史沿革、生活习惯、服务半径等因素,将全区规划为12个新型社区,其中洸河街道的9个村居整合为4个社区,柳行街道的24个村整合成5个社区,黄屯街道的32个村组团式整合为1个2.4万人的大型社区,王因街道59个村整合为2个大型社区。
目前,绿色家园、丰泰园小区、金色嘉苑、广安家园、杨柳国际新城等新型社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人居环境,逐步构建起以街办为中心、辐射周边、居住集中的居住格局。
在社区管理中,高新区全面推进街道职能转变和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小街道、大社区”工作理念,全面取消了街道经济指标和招商引资评比考核,引导街道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实现了街道职能向民生归位,工作重心向社区下移。
其中,每个社区按常住人口1.5%的比例配备社区专兼职工作人员,街道办事处机关人员下沉到社区,进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工作承担相关职责,实时了解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与村居两委、物业公司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并建立运行了社区“一门式”服务站,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卫生等100余项公共服务。
高新区还在社区建设了公益性的社区文化中心,集中容纳教育培训、科普宣传、文化、健身、娱乐等各类公益性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教文体活动需求。建设了标准化的卫生服务中心,依托街道卫生院,加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
同时配套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学校、幼儿园、健身文化广场、银行、超市、餐饮等便民利民项目,并按照相关惠民政策,由村居集体建设工业园,发展产业项目和租赁经纪,增加集体累积,提高居民收入。(记者 马辉 范少伟 通讯员 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