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校外景。记者 潘俊强摄
船校教室。
家长驾小船送孩子上学。
夏日微山湖,荷花盛开。湖中央一只船上,升着五星红旗,船舱写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一所建在船上的学校——济宁市微山县微西小学。王升安是这艘船、这所小学的“掌舵人”,他和妻子在这艘校船上一待就是近30年。
“在我退休前一辈子都不会离开”
1978年春,高中毕业的王升安来到了船校微西小学当起了民办教师,教小学5年级毕业班。然而两周之后,王升安接到通知调到陆地上的永胜中学任教。“当时我很高兴能到陆地上工作,可已与这些可爱的孩子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王升安说,当时在与孩子告别时,孩子们个个哭成了泪人。
让王升安没有想到的是,到中学上班的第三天上午,他在船校的46名学生全部来到了永胜中学,齐声说:我要我们的王老师,不然我们就不走了。稚嫩却又真诚的童音,泪流满面的样子……王升安拉着他们的手说,我跟你们一起回去,再也不会离开。就这样,当时王升安拿着每月13元的工资,一路走下来,坚守了36年。
当时的微西小学建在一个平板式渔船上,上边没有脊,是平的,一米八,和王升安一边高。船里铺一些船板,王升安不得不每天弯曲着身子,歪着头给学生讲课,一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大汗淋漓。直到1985年,村里买了一条报废旧船进行了改装,建成了新船校。“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我才真正挺起腰杆教学了。”王升安笑着说。
“从孩子去要我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也算有一个梦想——在我退休前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王升安说,回到船上的那一刻,感到无比踏实。
这么多年,王升安还有一次到陆地工作,四次改行的机会,均未动摇。据王升安说,有一次是他的大哥给他谋了一个令当地人艳羡的到渔政部门工作的机会,“我婉言谢绝了大哥的好意,记得当时大哥气得连饭也没吃,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铁打的船校,流水的教师。在湖区,由于环境艰苦,再加上交通非常不方便,年轻人来到这里,找对象都难,王升安眼看着老师一个个离开。1986年,他几乎成了这所船校教师队伍的“光杆司令”。上面派不出老师,王升安打起了媳妇曹桂英的主意,让她也来船上教书。1992年,王升安被任命为微西小学校长,1999年转为公办教师,收入有了改善,而曹桂英现在月工资还只有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