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实施“双基”工程打造“三声”效应
通讯员 卢兆敏 杨福海
9月1日,落日余晖已退,空气里仍弥漫着一层层热浪,在酒仙桥街道付家楼村的中心空地上围满了村民,《最炫民族风》、《朝阳沟》选段、小品《借钱》……兖州市豫剧团精心准备的节目给村民带来了阵阵欢笑。近年来,兖州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丰富了!”
走进颜店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阅览室、游艺活动室、书画室等各类活动室齐全。该镇文化站长王福田介绍说,文化站共有1000多平方,每天都开放,文化站路南就是刘胡文化广场,很多村民去广场健身的时候就会来文化站。
兖州市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区“两馆一院一团”全面提升,文化馆、图书馆都达到了“国家一级馆”标准。今年,兖州市财政又拿出100万元加大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对达到省一级标准、经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较好地发挥作用的综合文化站,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不但在兖州市、镇两级,兖州市文化阵地已经拓展到村居。在牛楼社区广场,一个140多平米、投资40多万的 “百姓大舞台”即将落成,社区支部书记郭振江说:“原来大家闲下来的时候也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牌,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像我们村,有腰鼓队、花棍舞队几十个人的队伍呢,舞台搭起来,老百姓唱歌唱戏也有专业设备了。”
一个电话,专业老师就来到
“原来我们村里有想学花棍舞、广场舞的,但没人教。现在好了,只要一个电话,兖州市文化馆的专业老师就来村里教我们,现在村里的舞蹈队有30人了!”新驿镇新一村舞蹈队的领队王金英自豪地说。
今年,兖州市在基层文化队伍中,组织开展了“党旗引领、文化惠民”为主题的“十百千”培训工程,对全兖州市10个镇街的文化站长、437个村(居)党组织书记和文化专管员、1000余名文化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发挥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的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办班的形式,每个月对文化站长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以镇街为单位,对各村居党组织书记、文化专管员和文艺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另外,对基层群众采取“点餐式”培训,开通了文化培训服务热线,村民想学什么,只要一个电话,专业老师就到村。兖州市文化馆馆长李丹介绍说:“为做好培训服务,文化馆组织了一支由16名专业老师组成的培训团队。截至目前,已为26个村培训了600余人次。”
群众文化好戏连台
8月29日晚,“唱响兖州”歌手大赛在圣德酒店进行最后的决赛角逐。“唱响兖州”歌手大赛是兖州市广泛开展的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之一。从下发通知到组织初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500多名选手报名参加,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学生……选手身份不一。
除“唱响兖州”歌手大赛外,今年兖州市还先后组织开展了“美的瞬间”兖州第四届人文摄影展、“读好书、做好人”诗歌朗诵比赛、“戏曲唱响乡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电影进万家”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等文化惠民活动。“戏曲唱响乡村”,实行政府购买、兖州市场运作、院团演出、农民受惠的模式,豫剧团策划编排优秀剧目,在全兖州市437个村居开展公益性戏曲演出。“公益电影进万家”则由电影公司组织12支放映队伍,在全兖州市所有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全年将放映4872场次。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胡长荣说:“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实现城乡处处有歌声、处处有锣鼓声、处处有欢笑声,这也是我们努力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