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堵近两年 市区早晚高峰拥堵时长降了一刻钟
【数据篇】
优化改造94路口 公交车速提高7%
2013年是《济南市城市交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实施第二年。27日,记者从济南交警支队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告会上了解到,全市优化改造道路36条、路口94处。与去年相比,市区路网通行能力平均提高10%,总体交通延误减少8%,公交车速提高7%,早晚高峰交通拥堵平均减少15分钟。
通行能力:市区路网平均提高10% 未来畅想:更多智能交通创新举措
“彩色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彩色潮汐车道”“同向可变车道”……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智能交通的创新举措出现在济南市区的道路上。今年以来,济南交警共优化改造道路36条、路口94处,24条主干道实现了信号“绿波带”,46个路口实现了后9秒倒计时智能控制。与去年相比,市区路网通行能力平均提高10%,总体交通延误减少8%,公交车速提高7%,早晚高峰交通拥堵平均减少15分钟,交通拥堵报警下降25.7%。经专业分析,去年城区交通燃油消耗节省约6365万升,减少碳排放5万吨,公交车、小汽车拥堵成本节省约5.3亿元。
新增车位:全市次干道、支路计3万个 未来畅想:更多单位对社会开放停车场
为了保障非机动车道的路权,交警部门在11条主干道采用安装花盆和隔离桩的方式推行“禁停”措施,共取缔了占路停车泊位2055个,还路于民。在禁停的同时,交警部门同时在有条件的次干道和支路新增停车泊位3万个。下一步交警将会继续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对社会开放停车场。
信号调整:1842个路口的配时优化 未来畅想:更多倒计时灯和“绿波带”
通过路口时,哪个方向的车多,哪个方向的绿灯时间长是最理想的信号控制状态?近日,济南交警研发的“交通信号区域自适应控制系统”在经十路(山大路至纬一路)和济齐路投入使用。根据流量变化,济南交警对1842个路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了优化调整,市区32条主干道实现了信号“绿波带”,在具备条件的60余个路口安装了黄色后9秒倒计时信号灯。通过这些信号优化调整,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高了8%。
此外,结合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全市新增公交车道违法抓拍设备 83套,视频监控115套,各类隔离设施22公里,交通标志1000套,施划交通标线20万平方米。下一步,交警继续在具备条件的双向6车道主干道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在有条件的路段推行倒计时9秒信号灯和设置“绿波带”。 (记者徐敏)
【践行篇】
打造西区智能交通系统推广智能行车诱导系统
记者了解到,济南交警将积极协调西城集团等单位,加快“一个中心、九大系统”的西区智能交通系统的招投标建设工作。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济南的城市智能管理水平。
下一步济南交警将在治堵工作中继续大力推广智能交通。今年年底前,拟在经十路(舜华路至八一立交桥)和旅游路(龙洞隧道至历阳大街)开展智能交通行车诱导系统一期建设,实现实时交通信息发布功能。 (记者徐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