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中国的快餐市场真的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吗?当然不是。在北京或是上海,麦当劳或许会被其他洋快餐叫板,可是其他品牌的竞争力远远不如它。到了其他城市,消费者要吃汉堡包,就只能是麦当劳或是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包销售在中国就是一家独大,成为垄断。在美国的汉堡包销售中,麦当劳是一个市场价格的承接者(Price Taker),而它在中国的汉堡包销售中绝对是一个价格制定者(Price Maker)。如果它在美国卖17元,或者说2.7美元,它会死得很快,可是它在中国不要说卖17元,就是它卖15元,依旧会有钱赚。
可是没有多少美国的经济学家注意到这一情况,就好像没有多少中国的经济学家谈论一价定律一样。在这种相互的无视中,17元的巨无霸不但成为打压中国其他汉堡包销售企业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成为美国指责中国汇率问题的风向标和旗帜。
经济学只是个“相对论”
文行至此,我们突然发现,在这个案子里,好像谁都没有错,可是谁也不对。这仿佛一下子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跳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星巴克当然没有暴利;而对于麦当劳来说,定价17元当然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我们试想,如果巨无霸真的卖29元,哪个中国人还吃得起它的汉堡包?中国消费者在这一价格中也没有吃亏;既然“巨无霸指数”的理论基础坍塌了,中国的利率问题就值得商榷,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并没有错;此外,美国对中国的指责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经济学是一门最不像科学的科学。美国的经济学家常常笑称经济学家是马后炮专家。一旦经济危机发生,经济学家常常将救市挂在嘴边,可是谁敢说,某道政令一出,立刻救市成功。在经济学的领域里,没有所谓的万有引力定律,有的只是相对论了。
(作者单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院)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中国经济周刊。新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http://news.sohu.com/20131029/n389117388.shtmlnews.sohu.comfalse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yzyd/world/20131029/c_125613281.htmreport3092从星巴克麦当劳看中美经济学家的互相无视张颖在美国有一个笑话:2008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星巴克的CEO霍华德·舒尔茨发出哀叹:“天啊!星巴克在纽约一条街上一天竟 (责任编辑:UN63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