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园区为农民增收注入“正能量”。按照长期发展的需要,该镇精心规划出了船舶工业园区、光伏发电园区、畜禽养殖区和生态农业区,四大园区覆盖全镇26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近4万人。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入园,使越来越多的村民直接在家门口成为“工人”,有力地转移了农村富裕劳动力,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平台和保障。目前,该镇2200余亩的船舶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整合后的四家大型的船舶修造业已落户投产;投资3亿元、总装机容量30兆瓦的光伏发电一期工程现已开工建设,光伏经济将普惠留庄群众;1600余亩的畜禽养殖区以南北羊庄为基地的麻鸭养殖逐渐规模化,鸭棚数量成倍增长,种养结合、规模经营、科学管理的发展模式日趋形成;济宁微山湖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规划2000亩示范园区发展的有机农产品生产项目,目前已逐步向向临近村庄延伸,并成功与吉林碧螺喜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实现了微山湖农产品在东北三省的销售和推广。
土地流转为农民增收开启“加速度”。该镇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促发展,规模经营出实效”的整体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优化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目前,全镇共计流转土地3200亩,其中桥上村2000亩涝洼地流转用于睿特环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开发国内外名优新特农作物有机种苗等,该土地流转基地涉及农户884户,常年可用本村劳动力50余人,人均增加打工收入3000元以上。土山村1005亩涝洼地上流转建设了莲藕泥鳅混养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可产莲藕150万公斤,泥鳅、鳝鱼1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留庄一村流转出507亩农田用于大棚蔬菜种植,农户在享有每亩每年租金1000元的情况下还可按自愿、有偿的原则为该大棚蔬菜进行生产管理赚取劳务费。
产业结构优化为农民增收夯实根基。该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瞄准高端市场,在绿色有机上下功夫,追求效益最大化,实现集群发展,努力形成“村村有项目”、“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局面。为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优惠政策,如对积极发展蔬菜大棚、花卉养殖等的村给予资金补助,对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村政府出资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目前,该镇塘子片区的浅水藕种植、满口片区的有机水稻种植、羊庄片区的麻鸭养植、马口片区的现代化清洁水产品养殖、留庄片区的高标准化粮食生产等都成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典范。
结对帮扶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以党员互助岗为依托,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组织“农村能人”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农肥、技术、销售信息等帮扶活动。大力实施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科学创新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以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协会、特色养殖技术协会为依托,抓好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种、养技术知识水平。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6期、科技讲座4次,受训群众700余人次,把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等技术传授给了农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