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山花烂漫时—小孟镇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纪实
“以前闲来无事,我们只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打打牌。现在,我们村里有了广场,白天可以锻炼锻炼身体,晚上还能凑到一起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谈到如今的生活,在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兖州小孟镇坚持以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总抓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队伍,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满意度,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加大投入,文化广场遍地“开花”
“村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繁荣乡村文化的基础,也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该镇按照这一思路,持续加大投入,鼓励各村积极建设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平台。
文化广场“多”起来。今年以来,小孟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发动各村积极建设村级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建设步伐持续加快,逐步朝着“一村一广场”的目标迈进。2014年,李楼、南辛、刘函、太平等多个村新建了文化广场,侯店、苏户、李堂等多个村的文化广场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文体设施“全”起来。在做好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的基础上,小孟镇也高度重视广场配套设施的完善。各村文化广场都配备了健身器材,广场周边也都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亮化,四周墙壁喷绘了文化墙。部分有条件的村,还建设了百姓大舞台,梁村等村还配备了高标准LED显示屏。
积极培育,文化活动“多彩缤纷”
天一黑,沙窝村的仇大爷就蹬着三轮车赶去看戏。“我是个戏迷,哪儿有戏就赶到哪儿去听。这不,正赶上‘一村一年一台戏’轮到咱镇,我可不得去听听”,仇大爷显得十分兴奋。
为切实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小孟镇多管齐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多角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借势”,即积极与各级文化部门和文艺队伍对接,承接各类卫华活动。积极配合做好“送戏下乡”,承接了兖州区篮球联赛开幕式等大型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12月5日晚,由山东省艺术学院、山东省京剧团主办的京剧艺术表演在小孟镇梁家村文体广场唱响,让全镇戏迷大饱耳福。
二是“造势”,即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村级文艺队伍。2014年,该镇邀请兖州区文艺工作人员对全镇42个村的文艺队伍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广场舞、佳木斯舞、秧歌等,努力实现村级文艺队伍“一村一品”的目标。如今,广场舞风靡小孟镇各个村庄、广场,成为了一种时尚。
突出特色,文化资源成了“香饽饽”
文化广场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这是小孟镇在打造村级文化广场方面坚持的一项原则。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彰显村庄魅力。在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该镇坚持因村制宜,深挖村庄文化资源,结合村庄实际,让各村村级文化广场“独树一帜”。
综合利用废弃坑塘打造村民娱乐场所。该镇河庄村积极整治废旧坑塘,将昔日“臭水坑”变成了今日“风景线”,成为村民休闲垂钓的好去处。借鉴这一经验,该镇苏户村、李堂村也制定了废旧坑塘改造计划,“变废为宝”成为一种趋势。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村级文化档次。西吴村充分利用西吴寺遗址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投入30余万元积极打造民俗文化馆,成为小孟镇文化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梁家村投资10万多元对村内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关公庙进行了修缮翻建,成为该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