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德琬
11月12日,兖州市创城办督查组一大早就到所属7个镇随机抽取21个村进行明察暗访。他们穿梭在乡间公路,深入村庄大街小巷,进入农户庭院找“茬”。
来到新驿镇高二村,村党支部书记郭宗跃告诉记者:“高二村所属的片区共有4个村,过去是路不通,街不净,胡同脏得插不进脚,借城乡环境整治的力,硬化了街道,疏通了下水道,清理了村内三堆,实现了日常保洁。”
“点”上确实靓丽,是不是作为“花瓶”摆设,专门供“看”的?带着疑问,记者在这个拥有3400多人的片区里转悠起来,大街干净,胡同整洁,村民的庭院也是窗明几净。在高吴桥二村正赶上整治路边沟的施工队伍,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条街上全部栽植樱花,东西街上是大叶女贞,还有白蜡街、法桐街、栾树街,一街一景、一村一品,光干净还不够,要的是花园般的环境。”
“点”上让人振奋,那么‘线’上又怎样呢?新驿镇确立的环境综合整治4条线,即255省道、济阳路、毛徐路和孙徐路,构成了“井”字型框架,以沿线村庄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五化”为目标,清理取缔了沿线废品收购点、违章搭建物33处,粉刷墙壁11万平方米,栽种绿化苗木2300多棵,硬化道路127千米,修砌排水沟198千米,安装路灯210盏,建设绿地43000平方米,户户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生产生活垃圾做到了定点堆放、定时清理。
新驿镇的做法和成绩在兖州市不是个例。“我们按照乡村文明行动的标准要求,点上重点突破,线上延伸拓展,面上提质上档,‘面子’上光鲜,‘里子’也要内涵丰厚,让群众有幸福感。”兖州市文明办主任邢卫红介绍说。2011年春天,乡村文明行动开始之初,也有个别镇街靠栽“盆景”应付,检查、参观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点。兖州市及时纠正了这种形式主义做法,在事关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上舍得投入,真抓实干。在整治村庄环境面貌上,去年投入1.08亿元,完成222个村、625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各镇又配套4800万元资金对街巷胡同进行硬化,同时栽植树木12.8万棵、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依靠绿化、亮化提升村庄环境水平。7个镇还投入140.7万元更新增添了环卫设施设备,配备保洁员864人,兖州市财政拨付保洁员经费395.04万元。
兖州市还实行农村垃圾“按量定酬”清运模式,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兖州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成立了国省县乡道路专业保洁管理队伍,道路两侧垃圾堆、废品收购点、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店外经营、马路兖州市场等得到了彻底整治。在镇驻地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划定区域,实行自行车、机动车有序停放,规范广告牌匾、清理“牛皮癣”,开展了创建“文明兖州市场”、整治筑坟立碑、农村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规范农村文化兖州市场等活动,实现了电子监控全覆盖,农村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兖州市依靠文化提升乡村文明内涵,以“四德工程”、争当“文明示范户”为抓手,把乡村文明行动线路图向家庭延伸,向个人辐射。常年开展表彰“文明兖州市民”、评选“道德模范”、“兖州好人”、“每月新事”和“感动兖州”十大人物活动。组织“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开办文明兖州市民教育“大课堂”,利用“农家书屋”、“兖州市民学校”等阵地,引导兖州市民养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良好品质。截至目前,全兖州市85%的村庄被评为“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家庭好角色”层出不穷,成为引领乡村文明行动的榜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