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曼 摄影报道)随着社会信息传递的便捷,我们经常看到残疾人的感人励志故事,他们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做着大大小小的事情,用顽强的毅力生活在我们周围。在他们身后,家人的力量不容忽视,正是家人忍痛的乐观和含着泪的微笑,给了他们走下去的勇气…残疾人背后的那个人,才是在病痛狰狞中最先站起来的那个人。
汶上县康译镇薛庙村,一个特殊的残疾人家庭,十八年时间在突如其来却又由来已久的病痛中备受折磨。一家四口,三人先天性脑瘫患者。
1994年,兄弟4人的薛其密结婚成家。婚后第一年有了一个儿子,才发现妻子双腿日渐走路不稳。后来儿子两岁时也出现了不能正常行走的症状。那个年代在一个落后的村庄,能娶到媳妇已很满足,但是面对这样的妻儿,薛其密除了无奈更多是对这个家的责任,十几年时间无怨无悔的照顾他们。亲戚邻居也多有照应,只要不让这个家破碎,薛其密也尽其所有可能。几年后,欠缺知识的夫妻俩抱着希望又要了一个孩子,希望这次能有个健康的孩子。但是薛家人又一次深受打击,从第二个儿子出生就倍加呵护观察,几年后小儿子同样出现了腿部行走不便的症状,希望落空。小儿子小宽今年8岁了,薛其密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寻医问药七八年,尽可能的让他得到更多的治疗,虽说还是腿部行动不便,但是机灵的小儿子成了薛其密这一家最后的希望。
第一次走进薛其密家,就被院子里的场景震惊了,那时正是阳光明媚的春天。院子里,大儿子满身邋遢的躺在一张凉席上,妻子拄着拐杖站在屋门旁,柿子树下小儿子两手抓着木桩蹒跚的来回练习走路…………小儿子小宽看到来了这么多新鲜的面孔,高兴的冲着大家笑。中煤工矿的一个工作人员对小宽说:“你这样走过来走过去累吗?”小宽笑着说:“不累”。
小儿子笑着不行的锻炼走路,他成了这个家庭寄托的唯一的希望。
村里的乡亲们听说下派办帮扶小组组织的“企业献爱心”走到薛其密家了,纷纷过来看望。一位大妈在薛家院子里对大家说:“你们来捐赠这一家那是来对了,都快二十年了,能走到今天太苦了。姑娘你去拍怕他家的屋子里,去看看。”大妈边说边领着记者先行走进了堂屋。“这哪里是人能住的地方啊……”走进一看屋子里一片狼藉。堂屋中间有个煤气灶,上面凌乱的放着酱油醋,地上除了一包散开的面条就什么也没有了。整个堂屋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在西墙上,有几张照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是很老的一个大相框了,里面有薛其密和妻子结婚时的照片,那时候年轻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和现在的他已是判若两人。大妈指着一张照片说:“看,这个就是大儿子小豹,小时候长的多俊啊。哎,你们别嫌弃这屋子这么脏乱,你说他爸能顾得上啥啊。想出门赚点小钱,还不能出远门,得照应他们娘三个吃喝。里里外外都靠他,三个残疾人照应不过来,要不就说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企业献爱心的当天,薛其密一家人得到中煤工矿集团捐助的一万元慰问金和棉被、粮油等。济宁市泰中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捐助资金一万两千元。济宁兴宇园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捐助2000元。
在场的乡亲们也激动的说起了感谢的话,隔壁邻居家的王婶儿对山东中煤工矿集团副总经理韩勇说:“你说这样一家人,谁看了不心疼啊。这些年村里都多多少少的帮助他们。更何况我们前后院,这十来年,看着孩子们吃不上饭,也得空就给他家点儿。都过的不是多富裕,能帮的也不多,现在他家三个残疾的了,哎,说实话,大家伙都帮的力不从心了。眼看眼就怕他爸撑不下去了,真是多亏了你们能来帮一把啊。太谢谢你们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