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月10日召开的济宁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获悉,为改变全市工业“经济底色”,打破“路径依赖”,避免“资源诅咒”,发挥“济宁优势”,济宁将从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结构调整、两化融合、节能减排、开放带动、全民创业、强企培植9个领域开始行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改革推进
国有工业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支持供水、供气、供热、矿业等国有工业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完善国有资本投资、担保、收益管理办法;国有资本投资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及为工业园区提供公共服务;“一企一策”制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办法,逐步把国有工业企业建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科技创新
支持企业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
激活创新主体,确定重点创新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协调支持企业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强力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瓶颈制约。
完善“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济宁设立分支机构。提升鲁南工研院、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的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省科学院济宁分院等机构,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人才培养
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培育企业家
出台企业家培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持续办好“民营经济大讲堂”,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一批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
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积极推荐国家“千人计划”和“泰山学者”。鼓励驻济高职院校扩大校企合作,培养高水平技师队伍。
结构调整
打造10大千亿级制造业
制定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10个千亿级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养老养生产业行动计划。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撑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升级。
放大煤化工、工程机械、生物技术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LED、光伏新能源、光通信、应用电子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两化融合
放大惠普带动效应
放大惠普效应,发挥惠普在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进、引领、带动软件和信息产业规模加速膨胀。
拓宽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节能减排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
制定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排放权交易、水交易等整体解决方案,严格执行节能评估、环境评价制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强化对重点用能和排污企业的监控,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确保完成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控制目标。
加大煤炭、电力、化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产品、工艺、设备淘汰力度。抓好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推进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发展。
开放带动
推动大企业跨国经营
推进济宁曲阜机场口岸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推进济宁西部物流园建设,支持曲阜市、济宁高新区保税仓储业务发展,支持金乡县直通场站和大蒜出口监管仓库建设等,搭建对外贸易支撑平台。
每年开展2-3次赴京对接项目活动,每月调度招商引资情况,亮化指标,进行考核通报。
推进跨国经营。鼓励、华勤集团、润峰集团等企业通过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等方式扩大优势,在全球范围开展资源配置和品牌价值链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