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是中日关系不好,客人们不愿意到中华料理来吃饭了,但是问一下给我们提供酒水的酒店的经营者,他们的景气也非常不好。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进价高,但是卖出去的时候又不能提价,使的我们这些中小企业备感艰难。
"安倍经济学",对我们没什么好处。”在福井开中华料理店的香兰告诉记者。开店3年来,一直保持持平而未能黑字,当听说日本要大举推广安倍经济学之后,仿佛看到了曙光,期待着各公司到店里来开忘年会新年会,然而事与愿违,今年来预约的公司反而比去年少。来店里吃饭的多是中小企业的人,他们看上去也并未受到"安倍经济学"的好处。香兰说,今年客人很少订贵一点的套餐,比如5000日元一个人的套餐,根本无人问津,3000日元的套餐都要犹豫一下,最多的是订3000以下的,可见中小企业员工并未因“安倍经济学”而使钱包丰厚起来。
华人物产店每月关门一两家
在华人经营的生意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物产店这一块。记者走访了几家华人物产店,普遍反映由于日元走低,进口价格大大增加,景气和去年相比大幅度下降。虽然进入12月份比11月份好了一些,但是和去年相比也要下降了10%-15%。由于日元走低和中国对食品出口控制得越来越严格等因素,今年年货的种类比去年少,利润幅度低,觉得买卖越做越难。
一家华人物产店的经营者说:现在消费的主体渐渐变成了留学生,他们多买一些熟食回去加工一下吃,这些都是很便宜的,没有什么利润。而那些高级一点的生鲜食品的销量明显下降,一个是进货价格上涨,高企不下,另一方面也看出华人消费者的手头很不宽裕。
曾几何时,物产店几乎开遍了首都圈的每一个车站,有些华人集中的地区,甚至有一站几个物产店的情况。不过,自从去年12月以来,平均每个月都有一两家物产店关闭。熟悉物产店经营模式的刘正告诉记者,物产店的生存靠三样,电话卡、录像带和食品。现在大家都上网看电影电视剧,极少有人去租借录像带,所以大多数物产店都已经把录像带撤架。原本是重要经济来源的电话卡,也因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免费电话的盛行而越来越难卖。最后只剩下食品,这个有季节性,过年前后能卖得好点,但也遇到了汇率问题。现在人民币和日元的汇率已经破了六,比起曾经有过的100日元换8元人民币时代,当然要受不小的损失,几乎所有货物的进价都上去了,但进价上去却不意味着能够提价,原本卖980日元的东西,如果涨价,肯定没人买,所以只能维持原价,但成本越高,利润就越薄甚至不赚钱。
在网上开店销售中国小电器、小饰品的华人也大受影响,汇率问题使得进价提高,但与物产店一样的是,卖价无法涨,中间的损失都压在了店主身上。
按照这样的汇率,华人从中国进口卖往日本的思维也许不得不更改,变为将日本的东西出口到中国。
华人旅游界进出两萧条
鉴于当前日中关系的困境,中国市场已经被日本观光厅排除在2013年海外宣传推广的范围之外,因为无论做什么都是没有效果的,观光厅拨出27亿日元的推广预算大都投向了东南亚市场,以及港台市场—对于日本的对中旅游业来说,这无疑于雪上加霜。无论是通过华人旅行社送出的日本旅客还是接入的中国游客, 都出现的大幅下降的趋势。
据业内人士介绍,日本对中旅游业的现状可以用“很差”来形容。首先,部分对中接待旅行社已经倒闭。2013年1~9年,访问北京市的外国旅客与上一年同比减少14.3%,是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日本游客的减少尤为突出,2013年上半年,全国的日本人游客比上一年减少54.5%。
虽然最近数字显示来日旅行的中国旅客有所回升,但是一位在池袋开旅行社的华人经营者对记者说:我们没有一点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中国游客去日本西部的比较多,如冲绳等,我们这里仍然相当不景气。另一位旅行社的经营者说:我想那些统计不是计算的来旅游的中国人,而是把入国管理局统计的那些探亲访友的、公出留学的、经商做买卖的都算进来了,我们旅行社没有一点儿中国游客增加的实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