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项1997年开始生效的法律规定,产妇在医院生下孩子后,如果选择放弃抚养,医院不会登记孩子母亲的任何身份信息,也不需要她签署任何移交抚养权的文件,而是直接在婴儿的出生资料上填写“不愿透露姓名女子的孩子”。法律还规定孩子母亲有60天时间“反悔”。
鲍力罗说,生命摇篮接收婴儿数量少,令人欣慰又痛心。欣慰的是这说明在医院分娩的妈妈们很少再想放弃孩子,痛心的是仍有很多人不知道生命摇篮的存在,不知道或不信任匿名分娩这项法律。
日本:民间运营,政府补贴
现在,日本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弃婴收容点设于熊本市的慈惠病院,这是家有天主教背景的民营医院。2007年5月,在取得熊本市政府批准后,慈惠医院开始正式运营名为“鹳之摇篮”的弃婴箱。为保护隐私,“鹳之摇篮”设在慈惠医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一个60cm×50cm的门后面,摆着一个温度设定为36摄氏度的保育箱。婴儿放入保育箱后,门自动关上,防止婴儿遭窃,警铃随之响起,通知医院员工。
弃婴收容费用由国家和熊本县分别负担一半。其中,慈惠医院在收容期间能获得每天1800日元左右的补贴;接收婴儿的婴儿院每月可得到约50万至60万日元的补助;领养弃婴的家庭可获每月3万日元补助和一定数额的婴幼儿生活费。弃婴由熊本市市长取名,登记在当地户籍册上。
对“鹳之摇篮”,反对声音一直没断。批评者认为,弃婴收容助长了遗弃婴儿现象,也与《儿童福祉法》、《儿童虐待防止法》等相关法律的精神不符。还有人质疑,一些婴儿收容点抱有获得政府补贴的金钱目的。
比利时:箱内有给家长的信
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有一家名为“母亲为了母亲”的私人慈善组织。该组织于2000年在一名志愿者的家中设立了“母亲的摩西摇篮”弃婴保护箱。弃婴保护箱上方贴有流程示意图,箱内除婴儿用品外,还有一份给弃婴家长的信封,信封内装有一封写给家长的信和作为日后联系“信物”的半张卡片。弃婴保护箱外壁上有打开按钮,保护箱打开的同时,楼内会响起通知志愿者的铃声,而志愿者会留出一定时间便于弃婴家长离开。如果铃声响起20分钟后,弃婴未被志愿者取走,另外3名志愿者会收到手机短信提醒,以保证弃婴会尽快得到妥善看护。从2000年保护箱设立迄今,“母亲的摩西摇篮”先后成为6名弃婴温暖的暂栖地。其中5名弃婴被好心人收养,另一名最后回到母亲身边。
http://news.sohu.com/20131219/n392043967.shtmlnews.sohu.comfalse海峡都市报http://epaper.nhaidu.com/2013-12/19/content_155519.htmreport3381意大利罗马卡西利诺医院的生命摇篮母亲的摩西摇篮弃婴保护箱的志愿者展示保护箱N综合新华社电作为保障儿童生命权的举措,中国不少大城市正探索设立“弃婴安全岛”,并指出 (责任编辑:UN644) 原标题:医院内可匿名弃婴 弃婴箱附近没监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