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走进如今的漕河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画卷: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们的出门“难”;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楼房,实现了村民的楼房“梦”;一幅幅安居乐业图,展示着人们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漕河镇从改善功能、提升形象入手,大力推进垃圾清理、绿化亮化、道路修铺等工作,为群众营造了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坚持不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每到傍晚时分,西曹村村民们便三五成群地到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休闲健身,个个流露出幸福的面容。“城里有的健身器材,现在俺们也有了,干活累了,出来活动活动,别提多好了!”带着孩子来健身广场散步的村民陈敏告诉笔者。今年以来,漕河镇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措施,突破重点,在去年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农村环境实现了再巩固和再提升。31个村按照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工作要求,新建垃圾池467个,栽植绿化树木3000余株,安装路灯450盏,粉刷墙壁62000平方米,制作宣传画、文化墙150幅,打造了李村、后邴、薛朱刘、谈村、管口、蔡桥等10余个新农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建成启用镇垃圾压缩站,户集、村收、镇运输的垃圾处理模式运行良好,镇村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徐衍明是后邴村的一名老党员,也是该村党员义工环境卫生服务队的成员,谈起村庄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他深有感触“跟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的自觉性提高了,以前村民常常随地乱丢垃圾,现在看见地上有垃圾都会捡起来,我们服务队的工作是越来越好干了。”“现在村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基本和城里没啥区别了。”如今,这已成为后邴村村民的共同心声。
全面整治镇驻地和公路沿线环境。在镇驻地兖肖线两侧,你会看到一副崭新的画面: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树更绿了,来往的群众也更满意了,这都是该镇对兖肖线两侧进行全面整治的成果。今年以来,该镇对镇驻地出入口、济微路及兖肖线两侧的各类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对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全面治理,拆除有碍观瞻的广告牌匾13个、私自搭建的临时建筑1处;取缔占道经营的马路兖州市场、固定摊点、流动商贩和店外经营行为。2013年投资860多万元,完成了工业园区和谷肖线镇驻地至社区段道路硬化、排水、人行道铺设和绿化、亮化工作,硬化道路16700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2200米、人行道140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700余棵,安装路灯126盏。对镇驻地路灯重新铺设电缆6400米,更换路灯杆24杆,更新路灯36盏。粉刷济微路和兖肖路两侧的墙壁5000余平方米。投资50余万元对沿线绿化进行了补植和新植,共种植高标准绿化树木1.8万余棵,打造绿化景点3处,大大提升了镇驻地及道路沿线的整体形象。
突出重点狠抓村庄环境治理。在薛朱刘村的文化广场你会看到村民带着孩子散步聊天,老年人在听着戏曲晒太阳,一副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现在村里改建了实用型垃圾池,村民也都自觉地把垃圾倒到池里,保洁人员负责及时清扫,村庄环境更漂亮了!房前屋后绿树红花、道路庭院干净整洁,村庄环境整治让咱农民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村民朱茂庆高兴地说。村庄环境的可喜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正是漕河镇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带来的成效。该镇制定出台了《环境综合整治及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村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各村明确专人管理环境卫生,并在主街道和小街巷划分卫生责任区,明确包保人员。村内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和管理,每天靠上打扫清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同时,针对塑料垃圾桶不耐用的实际情况,镇里采取以奖待补10万元,支持各村建设经济耐用固定垃圾池467个。针对三夏、三秋期间秸秆柴草进村,垃圾治理难度大的特点,该镇突出抓好六次集中攻坚整治活动。特别是三秋过后,充分利用三天时间,各村动用机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清理玉米皮和垃圾。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和管区书记,对31个行政村环境整治进行现场实名制打分,评分结果在全镇进行通报,促进了镇村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