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和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优先发展城市大公交”、“建立义工机制,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加强对城区马路摊点整顿与疏导”、“大力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崛起”……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我市广大政协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委会共提出提案511件,内容涉及经济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科教文卫体、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其中一批专业性强、针对性强、有对策、有深度的提案建议,已被有关部门采纳实施,不仅有效推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也为我市决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立足经济转型提出提案150件:多条建议被纳入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直是委员建言献策的重点,其中围绕经济转型发展的提案就多达150件,“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加快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许多具体建议被纳入到我市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
我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多位委员还继续就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出建议,市领导要求发改、国土、经信、环保等部门认真研究,强力推进。去年省里已经出台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意见,我市在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针对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多位委员就加快都市区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骨干道路网络等提出具体建议,有关部门认真吸纳落实,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对民建、九三学社济宁市委等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崛起”的提案,市发改委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和“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实施方案中充分吸纳,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部门帮扶等措施,有效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加强我市与央企对接”、“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一批有情况、有对策、有深度的提案建议,为推动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关注文化强市建设:规划设计群众艺术馆、美术馆
多个党派团体和多位委员十分关注我市文化强市建设进程,围绕教科文卫体事业发展提出了133件提案。民盟、民进济宁市委和多位委员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济宁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议”,目前,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完成了声远舞台升级改造项目,济宁大剧院、济宁杂技城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多位委员对“大力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提出提案,市科技局认真吸收采纳,启动实施了“331”企业创新工程,正式启用市科技金融中心,多方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我市学前教育正处于增量、扩容、规范的关键阶段,市教育局认真采纳“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等8件提案建议,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8所,大力推进7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初步建立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全市旅游一体化营销”、“整合优化旅游资源”等提案建议,被有效吸纳入我市旅游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旅游局等部门通过统一旅游标识、优化旅游线路、扩大对外合作、联合售票等方式,有效整合了市内重点旅游资源。多位委员还就“整合济宁市职业教育优势资源”、“加强第二十三届省运会软环境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等问题提出一批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取得了明显成效。
■问计城市公共事业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大公交”被采纳实施
多位委员密切关注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就此提出提案数量为124件,其中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等提案建议,被纳入生态济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九三学社济宁市委和多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改善和提升城市空气质量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许多具体建议被市环保局制订的“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