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建交,不仅掀开了东西方大国平等交往、友好合作的历史新篇章,也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提供了范例。两国领导人为实现建交而展现的战略眼光和务实态度,对今天处理国际关系,仍可资借鉴。
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法国同中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国际格局后来的变化,印证了戴高乐的预言。
两国从建交到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再到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0年来,中法关系虽也遇到一些挫折,但总体健康稳定,取得长足发展,也对促进中国同其他西方大国关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法两国更需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需要互尊互信。中法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法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减少波折,增进互信,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就能进一步增强。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需要包容互鉴。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双方相互影响,相互欣赏。无论是17、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中国热”,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还是近年来中法互办文化年、《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中国热销、奥朗德总统提出希望实现共同发展的“法中梦”,两国有识之士都将对方国家视为学习借鉴的重要对象,希冀通过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本民族的持续进步。加强民间交流,深化民众相互理解,中法友好能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需要互利双赢。从建交之初的1亿美元,到去年的500亿美元,中法双边贸易额50年来增至500倍。充分释放合作潜力,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打造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等方面合作新亮点,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需要双方坚持责任担当。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法艰苦奋战,不屈不挠;冷战期间,两国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今天,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法有着共同的历史使命。
历史是过往的现实,未来是当前的演进。“外交核爆炸”成就了中法关系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方向。50年中法关系史有力证明,只有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两国关系才能顺利发展。“外交核爆炸”留下的精神财富,也将为如何处理国与国关系带来深刻启迪。
作者:刘华http://news.sohu.com/20140127/n394269945.shtmlnews.sohu.comfalse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1/27/c_119152035.htmreport1253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刘华)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短短两句话的联合公报冲破冷战坚冰,震撼整个世界,当时被国际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 (责任编辑:UN624) 原标题:中法“外交核爆炸”留下的财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