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镇台西头村村民在准备祭海祭品。
原标题:上万渔民 祭海祈福休整两月 出征远海
2月12日,黄岛区琅琊镇台西头村举行第52届民俗文化艺术节祭海仪式,渔民们通过古老的祭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记者从现场获悉,祭海仪式完全按照传统礼仪方式进行,上万名渔民参加了祭海仪式。与此同时,琅琊镇的王家台后村等沿海渔村也举行了仪式。而灵山岛上的渔民,则抢在凌晨的时候进行祭海。仪式结束后,渔民们需要再等两个月,才能出海打鱼。记者 王汉峰 通讯员 付静 刘雪君
三炮三鼓三锣 拉开祭海序幕
昨天上午10时,记者在台西头村村前靠海边位置的广场看到,广场上早已是人头攒动,场面非常热闹。祭海节祭祀台上摆放着猪,鸡,鱼等祭品。在9炮,9鼓,9锣后,祭海仪式前礼开始。随着布仪,主祭人,陪祭人就位后,司仪宣布吉时已到,三炮,三鼓,三锣声后,祭海仪式正式开始。在现场看到,主祭人经过更衣,净手,沐浴,润香后开始燃烛迎神,恭迎龙王神位。
“正月十三是传说中的‘龙王’生日,海边沿岸的当地村民都有祭海的习俗。 ”村书记肖永旭介绍,村子从1962年开始组织举行祭海仪式,到现在已经有52年的历史。祭海仪式上猪、鸡、鱼三样贡品是绝对不能少的。“猪代表着财运滚滚,鸡、鱼代表着吉庆有余。贡品用完后,村里将派人将它们收拾好集中分给贫困户。 ”
近百渔船停泊 再等两月出海
按照传统习俗,祭海仪式结束后,渔民们将会带着分来的贡品及配足船上的粮食和蔬菜,赶赴大海里打鱼。但记者在琅琊港附近的码头看到,码头内停泊着大大小小近百艘渔船,没有一艘出航的渔船。
据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早在十年前,家家户户都有渔船。祭海仪式结束后,大家都抢着出海。那时候海里的鱼多,随便撒几网就能收获,但现在大海资源匮乏,近海捕不到鱼,远海捕捞大伙还没有做好准备,等过完年再说。台西头村的村书记肖永旭告诉记者,今年出海估计要等到阴历三月份左右。
船老大摆供桌 期盼鱼虾满舱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是灵山岛渔民“祭海”的传统节日,具体时间他们会安排在正月十三零时开始。零时许,渔民们会准时出现在海边,各家各户都会端出早已准备好的祭品,有的是一个家族搞一个祭品,还有的船老大一家摆出供桌。供桌上供奉着猪头、鸡、鲤鱼、大馒头等。
祭海仪式正式开始后,人们焚香化纸,燃放鞭炮烟花,朝着大海行叩拜礼。随后渔民就放起鞭炮和烟花,震天的响声、绚丽的烟花,渔民们用最古朴最传统的方式祭拜大海,祈福家人平安,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姓张的渔民介绍,以前海岛居民都以捕鱼为生,人们对大海充满敬仰和尊重,久而久之形成了祭海这一传统习俗,也是渔民们的心灵寄托,希望能够鱼虾满舱,平安归来。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岛上居民放弃了捕鱼的营生转而从事海岛旅游、水产养殖等产业,但“祭海”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