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兖州自身的优势还有很多,借好自身的优势,需要我们很好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集中智慧,研究策略,借势发力,顺势而为,借势集聚能量和潜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不会成为口号。
造 势
2011年6月30日,全长1380公里的京沪高铁通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跨入高铁时代,而很多兖州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京沪高铁绕过一向以交通区位优势自居的兖州,而在曲阜东设立高铁站。
很多人纷纷唱衰兖州。难道京沪高铁不经过兖州,我们的交通区位优势真的削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吗?不,兖州不会被孤立在高铁之外。区委、区政府相继建设了泗河兴隆大桥和泗河九州大桥,打开了通往东部的大门,兖州到曲阜东高铁的车程仅有20分钟的时间,高铁优势与兖州近在咫尺。
没有高铁通过的优势,通过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这一优势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势。可惜,在兖州发展过程中,不是优势,创造优势为我所用的方式太少了。兖州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需要解放思维,创造更多的优势,为我所用。
造势,绝不是无中生有或胡编乱造,而是在一定基础上,在更高发展境界上,创新思维模式,将外部的优势、发展资源集聚于此,形成为兖州发展所用的优势和潜在能量,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在“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中,提出了“人才支撑”战略,可谓切中兖州的“短板”和“软肋”。在兖州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兖州市的道路上,最为匮乏的就是能够引领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引进一大批兖州所需的高端人才为我所用,兖州发展会更有动力和能量。
自身不具备人才优势,那就要创造人才优势,兖州大有文章可做。在兖州,有一大批处于国内行业前沿的大企业、大集团,引进高端人才不是不可能。我们要抛却传统的人才引进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引进机制,创造引进高端人才的环境,把兖州打造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洼地”,聚集各类人才精英。
能够把人才引进来,更要把人才留得住。国内各地在发展中都十分重视人才引进,高端人才更是“稀缺资源”,抢挖人才的局面已经呈现。引进一名人才的确不容易,留住人才需要工作环境、住房、薪酬、待遇、保险等诸多方面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兖州需要向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我们自身的一套人才引进、留住机制和体制。
造势,需要的是高境界,大智慧。怎样开动脑筋,科学合理发挥创造我们发展所需要的优势。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今天,国内各地都面临着共性的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兖州也存在着这个弊端。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下,我们不能等待、观望,更不能消极应对。一方面,我们在通过各种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这块“短板”,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与科研院所对接,引进一大批成熟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这也是我们面临科技创新不足的权宜之计。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科技成果引进的体制思维束缚,以更加超前的思维,更加大胆的举措,推进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工作,让外面的科技成果为兖州发展所用。
在兖州,除了用好我们的优势之外,还有很多创造发展新优势。造势需要我们善于用脑,勤于思考,引进人才和引进科技成果仅仅是例子,诸如在社会管理、城兖州市发展等方面需要创新兖州发展新优势。
蓄 势
面对发达先进地区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面对后进县兖州市区的强势超越,这让兖州很是羡慕,更多的是倍感压力。羡慕和压力的背后,不如扎扎实实做好兖州的自身工作,创新思维,苦干实干,积蓄力量,强力加快发展,迅速崛起超越,完成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