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济宁市旅游局获悉,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规划先行,政策引导,项目突破,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2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为济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支持。
2013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济宁市二日游、三日游活动的意见》,专门策划了“生态水乡休闲之旅三日游”、“红色渔乡、孝贤故里二日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出“推动曲阜市、泗水县、邹城市、微山县、市中区、任城区等地开发民俗、农业、渔业、林业、湿地等旅游资源,开展乡村赏花、采摘、农耕、捕捞等休闲活动。
2013年7月,《济宁市环城游憩带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实施,为近郊型乡村旅游发展指明方向。近年来,济宁市乡村旅游精品不断涌现,形成了以东部山区、微山湖区为引领,覆盖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1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6处,省级旅游强乡镇34处,省级旅游特色村37处,渔家乐420余家,农家乐760余家,从业人数达7万余人,全年接待300多万乡村旅游游客,旅游收入近20亿元。
2013年,按照省旅游局安排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济宁市依托区域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有力带动了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济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建设稳步推进。依托区域内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以山东省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好客山东”农家乐等标准为指导,联合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开展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休闲林业示范区、休闲渔业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渔家乐、采摘节等旅游产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点的服务功能,完善乡村旅游要素。
2013年,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曲阜市尼山镇等8乡镇成功创建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邹城市香城镇尖山村等9个村成功创建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邹城市中心店镇草莓生态观光园、兖州区华美农业兴德庄园等4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任城区安居街道天元有机果蔬采摘基地、兖州区农高园区上禾采摘园、曲阜市吴村镇高楼葡萄自采园等23家采摘园成功创建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泗张镇桃园十三乡饭店、任城区马场湖渔业庄园等42家单位成功创建“好客山东农家乐”。特别是省旅游局评定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活动中,全省共评出7县10镇22村,济宁市泗水县、南阳镇和葫芦套村榜上有名,充分体现了济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成果。一系列创建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但壮大了济宁市乡村旅游精品的数量,促进了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进一步提升了济宁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3年10月中旬和下旬,市旅游局分四批组织乡村旅游业务骨干、旅游强乡镇、特色村负责人与农家乐经营业主共计100余人分别参加了县级乡村旅游业务骨干培训班、全省旅游强乡镇业务骨干培训班、全省旅游特色村业务骨干培训班、好客人家农家乐经营管理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组织济宁市开设有旅游专业的高校、职业院校教师共计60余人参加了省旅游局组织的乡村旅游师资培训,壮大了乡村旅游培训的师资队伍。年前组织9家职业学校申报县级乡村旅游培训基地,近期将对重点旅游强县申报的县级乡村旅游培训基地进行评审。为学习台湾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根据省局统一安排,全市组织70名村干部赴台湾进行乡村旅游培训,经认真筛选,现已确定赴台人员,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即将分批赴台。